地记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   》 第66節:國傢園林城市——江蘇揚州      何躍青 He Yueqing

  國傢園林城市——江蘇揚州
  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的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陰、????城接壤,東和????城、泰州毗鄰,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陰交界。揚州歷史悠久,文化昌盛,是我國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揚波”而得名。
  揚州歷史
  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挖我國最早人工運河——邗溝、築邗城開始,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隋煬帝延伸邗溝,開鑿我國最長的京杭大運河以後,揚州曾先後是我國水陸交通的樞紐,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都會,對外貿易和國際交往的重要港埠,當時僑居揚州的日本、高麗、波斯、大食(阿拉伯)人達數千之衆。唐代的李白、白居易等許多著名詩人都曾寫下了數百首歌詠揚州的詩文佳作。揚州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寫下了中外交流的輝煌篇章。宋代的歐陽修、蘇軾也先後任揚州知州,留下“文章太守”風流佳話。意大利旅行傢馬可?波羅曾在揚州任過地方官。明清時揚州是中國中部各省食????供應基地和南漕北運的咽喉,康熙三巡揚州、乾隆五到揚州。
  旅遊文化
  揚州是一個有着無限魅力令人神往的地方,可謂是處處皆美景,處處皆文化。
  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自隋唐以來隨着城址的變遷,由人工開鑿的城濠和通嚮古運河的水道。河面逶迤麯折,時展時收,秀麗多姿,保障河改稱瘦西湖,是在乾隆年間。當時有位叫汪沆的詩人,寫了一首詠揚州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這個名字就馳名於世了。“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惟揚州有之。“煙花三月下揚州”、‘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珠簾十裏捲春風”、“緑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大虹橋:出揚州新北門西行數百步,就看見一座白石欄桿的圓拱形石橋,橫跨在通嚮瘦西湖公園的湖面上,這就是著名的“虹橋”,亦稱“大虹橋”。
  始建於明朝末年,原是木板橋,因其圍以紅欄,故稱“紅橋”。順治年間來揚州作推官的王士禎,曾與揚州諸名士修楔於紅橋,唱和很多,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中一首為:“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桿九麯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王士禎之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兩任揚州????運使的盧雅雨,也曾在紅橋修禊。乾隆元年(1736年),將木板橋改建為石橋;15年後,又在橋上建亭,改“紅橋”為“虹橋”,乾隆皇帝幸遊揚州,對虹橋的景色曾作詩贊賞:“緑波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裏過,平山迎面送春風。”當時的《夢香詞》也說:“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緑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蕭,處處駐蘭橈。”除了許許多多的詩文,還有不少畫壇高手,作有《虹橋攬勝圖》、《虹橋春泛圖》、《虹橋待月圖》等。
  此外,春秋時代的運河,漢代廣陵王的墓,南北朝的古剎大明寺,隋代迷宮、煬帝陵,唐城遺址,宋元時期的普哈丁墓、仙鶴寺、平山堂,以及明清時期的樓、臺、亭、閣、園林等,更使古城揚州放射出奪目的光輝。揚州戲麯、評話、玉雕、漆器,以及揚派盆景、淮揚菜餚等,都獨具特色,源遠流長。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而今,“國傢園林城市”、“雙擁模範城”、“江蘇省人居環境奬”等桂冠印證着揚州前進和發展的歷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文化古城——北京第3節:三都之地——重慶
第4節:關外紫禁城——遼寧瀋陽第5節:六朝古都——江蘇南京第6節:九朝古都——河南洛陽
第7節: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陽第8節: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第9節:湯在此建商國——河南商丘
第10節:中華文明的搖籃——陝西西安第11節:秦國都城——陝西鹹陽第12節:臨海城市——天津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第14節:世界文明藝術寶庫——大同第15節:現存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
第16節:晉國三城——山西新絳第17節:陰山南麓的青城——呼和浩特第18節:紅山文化故鄉——內蒙古赤峰
第19節:劉邦的故鄉——江蘇徐州第20節:名人之鄉——江蘇淮安第21節:水鄉古城——浙江紹興
第22節: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寧波第23節:福地寶城“三山”——福州第24節:“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