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十三 疑雲重重的宮廷變亂(1)      陳羨 Chen Xian

  太武帝拓跋燾並沒有像童謠裏所說的那樣死於卯年(即辛卯年,公元451年),可見所謂的讖緯預言不過是民間人士的穿鑿附會,然而,他卻也的確在這一年失去了他的太子拓跋晃。
  拓跋晃是拓跋燾的長子,由於北魏政權自拓跋嗣以來就形成了預立長子的傳統,所以拓跋晃在五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事實證明這一决策相當正確,拓跋晃自小就聰明伶俐,才智過人,讀過的書,聽過的話,每每過而不忘。他長大以後,愛讀古代的經史,通曉大義,這些方面很像與他同時代的南朝皇帝劉義隆,跟他父親相比則多了幾分書捲氣。
  前面說過,在拓跋燾徵討北涼、柔然的多次戰事中,拓跋晃都擔任監國,留守平城,已經可以算是北魏的半個國君了。拓跋燾對外用兵,拓跋晃也常有不錯的見解與建議,拓跋燾多有采納。綜合各方面而言,這位太子都不僅僅是合格而已,其前途不可限量。可就在這個當口兒,出了變故。
  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變故的起因還得怪在拓跋晃自己身上。拓跋晃行事精明幹練,卻也偏偏毀在這“精明”二字之上。他信任自己的手下人,放縱他們的行為;同時呢,又通過這些人經手,私營田地、莊園,從中謀取好處。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統治者,這樣的行為就顯得格調太小了。高允就曾勸他說:“天地無私,所以才能承載萬物,王者無私,所以才能容納萬民。殿下乃是國傢的王儲,萬民的榜樣;可現在卻營立私田、畜養牲畜,甚至到集市上去與小民斤斤計較。現在外面流言飛語已經很多啦,早晚對殿下不利。天下乃殿下之天下,殿下富有四海,想要什麽沒有呢,何必與市井商販爭利?為今之計,不如將田地、莊園以及販賣的物品,分給貧苦的民衆,那就不會有人再誹謗殿下啦。”
  依我之見,頗具經營頭腦的拓跋晃應當生在今天的商品經濟社會,他不聽高允苦口婆心的勸告,仍然執着於一田一地的利益,終於壞了事。他有兩位得力的下屬,一個叫做仇尼道盛(註意仇尼是姓,道盛是名),另一個叫做任平城。這兩個人十分受寵,拓跋晃有很多事情都交給他們來做,做得倒也不錯。可是他們卻不知為何招惹了皇帝身邊的太監宗愛。這個宗愛據說本性殘暴,仗着皇帝寵信他,到處為非作歹,連拓跋晃都很討厭他。帝黨和太子黨之間的關係鬧得很僵。
  宗愛半搜集半編造地搞了一堆罪證(很可能也包括經營私田等事),嚮拓跋燾告狀,說太子底下的人有違法行為,必須嚴懲。拓跋燾立即拍案,收捕了仇尼道盛、任平城等一堆東宮的人,全部處斬。事情鬧開後,拓跋晃整日裏擔驚受怕,惴惴不自安,沒多久就去世了,年僅二十四歲。拓跋晃的死,至今仍是一個謎。
  正史裏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通常的觀點都取自《魏書》,其實衹有一句話,記錄在《魏書·閹官傳·宗愛傳》裏:“時世祖震怒,恭宗(拓跋晃之子拓跋濬登基後給他追封的廟號)遂以憂薨。”就這段文字看,拓跋晃的死似乎很簡單,是被宗愛與仇尼道盛等人的矛盾所導致的東宮官屬案給嚇死的,或者說給引發的抑鬱癥悶死的。然而這裏面有兩個問題:一、如果宗愛衹是嚮皇帝誣陷仇尼道盛等人,皇帝又何必大動幹戈,大殺太子手下的人,而且“怒甚”呢?二、原本很受皇帝信任(至少從《魏書》的敘述來看是如此)的拓跋晃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怎麽就毫無發言的機會,反倒在纔二十四歲的時候就這麽死了呢?
  所以,《魏書》中這句含糊不清的話十分可疑,拓跋晃的死,恐怕也不衹是一名太監與一兩名官員的小小私怨所引起的。拓跋晃的兒子拓跋濬後來做了皇帝,魏國的史官很有可能在這些細節問題上“為尊者諱”了。
  於是我們查閱《宋書·索虜傳》,就找到了另外一種記載,這回可真是一條猛料:拓跋燾在南徵的時候,拓跋晃瞞着父皇,派人到軍營中收取戰利品,得了不少好處。不想被人告發(很可能就是那個宗愛),拓跋燾震怒,下令去東宮搜查贓物。拓跋晃心裏害怕,派刺客去謀殺拓跋燾,被拓跋燾識破。拓跋燾假稱被殺,命人召太子前來迎喪,在半路上把他抓住關了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就將太子殺死。
  如果該記載都是事實,那麽拓跋晃的死就完全是咎由自取,換而言之,他是又一例宮廷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當然,對於北魏內政,宋國的史官收取的多半是不準確的二手材料,是會有失真的情況的,並不值得全信,比如另一本今天已經無法看到全貌的宋國史書《宋略》中就記載太子的實際罪行是後宮的淫亂行為,所以即使是這兩本史書之間都無法統一口徑。其實,魏、宋兩國正史的記載也並非完全矛盾,我們綜合來看,可以勾勒出一個大致的框架,即:拓跋晃縱容屬下(當然也可能出於他的本意)大發戰爭橫財(也許還有其他罪行),被宗愛告知拓跋燾。拓跋燾大殺東宮人士,太子自疑,便想謀殺拓跋燾。不料計劃未遂,被拓跋燾識破,太子遭到收捕,或悶死,或賜死,或處死,具體如何,則已不得而知了。
  這樣的猜想相對更符合邏輯,拓跋晃的提前去世,可以視為自滅佛令頒布以來所積下的帝黨與太子黨矛盾的一次總爆發。這裏頭很可能還曾有過相當血腥的宮廷鬥爭,可惜流傳到今天的史料中難以找到更多清晰的綫索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一 劉裕發跡(1)
一 劉裕發跡(2)二 桓玄的野心(1)
二 桓玄的野心(2)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四 強國之本(1)
四 強國之本(2)五 拓跋珪功過(1)
五 拓跋珪功過(2)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七 盧循之亂(1)
七 盧循之亂(2)八 二劉相爭(1)
八 二劉相爭(2)九 翦除異己(1)
九 翦除異己(2)十 討滅宗室(1)
十 討滅宗室(2)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