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與文明   》 11.???? 戰(4)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這三代都城的所在地,以平陽距離河東????池最遠,約140公裏,蒲坂約為60公裏,安邑(禹王城)約為20公裏,三處都靠近????池。從這些傳說中的都城看來,都應當是依賴????池的食????資源而建立起來的。試想如果????池不在河東,堯、舜、禹也許不會在此建都,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也可能會是另一種脈絡。
  接下來,夏商早期將都邑建在黃河之南的洛陽與鄭州間的黃土衝積平原,比起河東來,這裏土地肥沃,便於軍事防禦和發展經濟,但也有明顯缺憾,缺少必需的自然資源,如銅、錫、鉛、????等物資。為獲取並保障這些資源的供給,夏商的統治者便將他們的政治、軍事觸角延伸到藴藏有這些資源的周邊地區。
  河東的????池是當時晉、陝、豫地區唯一的大型????業資源,也是夏商時期各方爭奪的重要戰略資源。晉南已發現舊石器以來的古遺址數百處,到了竜山時代晚期,出現了以襄汾陶寺為代表的大型中心城市,已經建築起高大的城墻。竜山時代以後,夏代沒有將都邑選在晉南,而是建到了豫西。但這一時期晉南的東下馮類型文化則趨同於豫西的二裏頭文化,這說明兩個地區一直保持着密切聯繫。
  到商代早期,晉南商時期文化則又與鄭州商早期的二裏崗文化保持一致。為什麽夏人、商人都對晉南保持了濃厚興趣?通過對夏縣東下馮遺址考古資料分析,有學者註意到其中的一座大約早商時期建造的夯土城,城垣西南角建有40多座圓形建築,分為7行,每行6~7座。這組建築形製非常統一,每座直徑850~950釐米,基址為厚30~50釐米的夯土,高出周圍地面,每座房基中心有一直徑20~30釐米、深80釐米的大柱洞。地表挖十字形溝槽,寬50~60釐米、深80釐米,內有柱洞。基址周邊還有一圈30~40個排列緊密的柱洞。這組基址可復原為無墻、無門道的木構建築,地面被十字溝槽分割,空間狹小,不是用作人們居住的房屋。
  研究者推測這組建築可能是商代儲????的倉房,其形狀與《天工開物》描繪的古代????倉非常相似。後來經過對房址中採集的土壤標本進行分析,土壤中????分的濃度非常高,可以確定這些房子一定是儲????的倉房。
  東下馮遺址出土了數量較多的大型陶器蛋形甕、斂口甕,這兩類器中的一部分可能被用來儲藏河東????池出産的????。在豫西二裏頭髮現的蛋形甕和斂口甕與東下馮的同類器一致,可能意味着河東????池的????在這一時期被運到了夏人的統治中心。從空間看,????池位於東下馮西南30余公裏,發源於中條山的青竜河可將中條山銅礦、東下馮遺址與河東????池連接起來,經青竜河、涑水、黃河及其支流可將中條山所産之銅、解池所産之????運抵伊洛地區。如此看來,東下馮當時實際上應當是由國傢控製的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的集散地。
  商文化在二裏崗上層的某一時期突然衰落,它在晉南的消失恰好與二裏崗上層時期商文化嚮東方、嚮南方的擴張趨勢同時,而商人嚮東、嚮南的擴張正是為了攫取山東地區的海????和長江中遊的銅礦等自然資源。這樣的擴張,當然也免不了殘酷的徵戰。上古黃河中遊人類圍繞河東????池聚居,也圍繞????池爭戰,河東????池演繹着歷史,它自然成為了歷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立國須有????
  河東????池地區,大河繞於前,群山阻於後,山𠔌盤錯,沮洳瀉鹵,並不適宜農業文化的發展,可是卻偏偏最先成為孕育中華文化的核心地區。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都是圍繞解池立國。由解池這個核心嚮四方推進,又纔有河南的伊洛文化,河內的殷墟文化,渭水平原的周秦文化,和汾水盆地的晉文化紛紛發展起來。
  春秋諸侯爭霸,晉國在晉文公時成為霸主,恐怕與擁有池????之利不無關係。《左傳》記晉大夫言論,說晉地因有????池,所以“國利君樂”。晉侯與韓獻子對話,韓獻子也說:“山澤林,國之寶也。”晉國因????而強盛,有????池之利,所以能獨霸中原很久。
  上一頁
  [返回目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鹵(1)2.穿井取鹵(2)2.穿井取鹵(3)2.穿井取鹵(4)
2.穿井取鹵(5)2.穿井取鹵(6)2.穿井取鹵(7)2.穿井取鹵(8)
2.穿井取鹵(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陽光産品(1)4.陽光産品(2)4.陽光産品(3)5.造????者:????丁(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