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京華煙雲   》 第66節:第十三章(1)      林語堂 Lin Yutang

  傅氏夫婦在北京度春假時,姚傢要到西山的別墅去住幾天,因為由四月初一到十五在西山碧雲寺有十五天的廟會。由於傅氏夫婦喜愛遊山玩水,木蘭的父親就邀請他們一起去盤桓幾天。
  木蘭也求曾先生答應曼娘去。曾傢不是那麽雅人深緻,所以並未設有別墅。曾太太說曾經去逛過碧雲寺廟會,那是十二年以前,孩子們還小。現在曼娘雖然在北京住了一年半,出門兒也不過十幾次,主要都是到南城買東西,逛過幾個地方如孔廟,在孔廟她看見石碑上刻着前幾代科舉高中的人名。曾先生叫女人看這些東西,主要是他的儒教思想的緣故,因為他以為女人若能重視這個,就容易教訓孩子成儒生,去趕考中舉。她在春天,沒跟婆婆到法源寺去看丁香,這是因為花兒會引起女兒的春心蕩漾,她也沒跟婆婆去逛過喇嘛廟雍和宮,因為她可能付一點兒賞錢,喇嘛就會把帳幔後面淫穢的歡喜佛給她看。可是曾太太說,按道理應當去逛廟燒香,因為敬拜神是修福行善。
  曼娘越來越像信佛的,也漸漸得到公婆的信心,可是公婆二人仍然是處處防備,使她不致於心中別有所思。木蘭說:“她可以跟我睡在一個屋裏,睡在一張床上,我對她一切負責。她連山都沒有見過呢。”
  曾太太用親密的稱呼叫木蘭說:“蘭兒,你精神真好,我一輩子沒見過山,也活了這麽大歲數兒了。我想叫她跟你去閑散幾天也不錯,我得問問你幹爹再說。”
  在四月十五,木蘭傢、曼娘、傅傢夫婦,都到了比玉泉山還往西的西山姚傢別墅。姚大爺認為要享受真正田園生活,一定不要帶丫鬟伺候。雖然也帶了個廚子,小姐們還是要自己做飯。
  曼娘,本來就不慣於北京的富貴榮華,這次下鄉真是一件樂事。所見的一切都使她心花怒放——比如高大的城門樓子,西直門厚大的城門,城門洞兒就像個隧道,有四五十尺長,趕驢的驢夫,城外的小店,在露天茶座慢慢喝茶的老百姓,又寬又平用石頭鋪的通往頤和園的官傢大道,兩邊巨柳成行,正在發出嫩緑的葉子,美麗的鄉野和在澄澈碧藍的天空下遙遠的西山上那紫色的山坡,由墻上望過去圓明園的殘磚碎瓦,還有頤和園亭臺殿圖的黃琉璃瓦屋頂。
  曼娘最喜愛的是玉泉山鄰近的田園景色,各處都是農傢的房子,雪白的鴨子在小溪中遊水,環抱北京城的西山就像抱着孩子的母親的兩臂。木蘭傢的別墅就在一帶農村裏。嚮前望,可以看見玉泉山附近白大理石的寶塔,與頤和園的萬壽山,掩映在緑樹之間,後面的山上則疏疏朗朗點綴着若幹座寺院。
  他們到達時,正好吃午飯,下午去逛碧雲寺。他們爬上了四段的石頭臺階兒,纔到大理石的寶塔,當時遊人甚為擁擠。時間還早,於是去遊臥佛寺,看見一座銅佛,有二十多尺長,樣子是斜臥的姿勢,旁邊是許多皇帝王公敬獻的鞋,那鞋有的好幾尺長,用綉花兒的黃緞子做的。姚大爺告訴他們不要玩得太纍,因為明天還要逛“八大處”,那裏有八個大廟,各相距不遠。
  第二天,他們去遊“秘魔崖”,懸崖峭壁,風景最美,但是看着令人怵目心驚。峭壁是在幾個寺院之後的山頂下,那幾個寺院安安穩穩地坐落在一個懸崖的角落裏,為樹木所蔭蔽。上了點兒年紀的太太和曼娘,是騎驢去的,但是木蘭和莫愁則和男人男孩子一起步行,在晴朗的春天,小姐清脆柔婉的聲音和驢夫愉快的笑聲,在山中起伏振蕩。
  到了廟門,太太小姐們都下了驢,等走到懸崖峭壁,已經喘不過氣來。曼娘穿着一身白,看來還像少女,衹是頭髮梳了上去,木蘭跟莫愁則把頭髮梳成辮子。木蘭不管是走道兒或是站着,總是把辮子尖兒拿在手上,而且把辮子拿到前面,纏在食指上揮動着玩兒。
  秘魔崖實際上是一個五十尺深的天然大山洞,上面一塊巨大的石頭由山上平伸過來,儼如一個屋頂,人站在下面,總覺得萬一那塊巨大的石屋頂一旦落下,人就會被壓成肉醬。峭壁前面據說原本是一個深水池,現在用大石頭填平了,因為怕有人掉下去。木蘭的父親把水池底下藏有兩條竜的傳聞,嚮大傢解說。原來在唐朝有兩個道士,收了兩個童子做徒弟。有一次,天大旱,兩個徒弟跳到池塘裏去,變成了兩條竜,纔使天上降下雨來。因此後來建了一座廟,供奉兩個竜王爺。
  他們那群人裏,男人繼續嚮前走。木蘭走到了洞口,看見一個中年婦人,穿着平常的黑衣裳,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子坐在那兒。他們聽見一個男孩子的聲音。看見一個瘦削的男孩子,大概有十六七歲,從附近一個石頭屋子裏跑出來,立在那兒,指手劃腳,對着母親和女孩子說話。那個男孩子生得眉清目秀。鼻子筆直,滿臉聰明。穿着灰藍布大褂兒,那灰藍色和他那小白臉兒,敏捷的身子,正好相稱。他說:“媽,這就是盧師父和他那變竜的徒弟的廟。”他的聲音面容頗吸引木蘭姐妹的註意。木蘭姐妹和曼娘站在遠處,看他和他母親、妹妹說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人物表第3節:第一章(1)第4節:第一章(2)
第5節:第一章(3)第6節:第一章(4)第7節:第一章(5)第8節:第一章(6)
第9節:第二章(1)第10節:第二章(2)第11節:第二章(3)第12節:第二章(4)
第13節:第三章(1)第14節:第三章(2)第15節:第三章(3)第16節:第三章(4)
第17節:第三章(5)第18節:第三章(6)第19節:第三章(7)第20節:第四章(1)
第21節:第四章(2)第22節:第四章(3)第23節:第四章(4)第24節:第四章(5)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