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国学智慧与当下生活:百家讲坛 》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的人生之路(2)
张晓杰 Zhang Xiaojie
吕不韦的成功在于他对问题观察、分析的细致和准确,在于他抓住了关键人物的软肋(美丽的华阳夫人受宠却无子),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稳操胜券。丰富的社会经验,精明的商人视角是吕不韦“奇货可居”、大获全胜的关键,而处处算计,总想赢利的吕不韦后来又栽在了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上,这说明吕不韦精明但不聪明,一步错棋,满盘皆输,自毁前程,终生遗憾。这是后话。
二,邯郸献姬之谜
在吕不韦的从政生涯中,邯郸献姬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步棋。他把与自己同居的女子赵姬送给异人,使异人对他更加信服,为吕不韦日后进入秦国政坛铺平了道路。不过,从《史记》中的记载看,司马迁似乎有意无意地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让人对这件事产生了很多疑惑。
问题之一,吕不韦请异人吃饭,只是一般性的聚会还是另有图谋?
问题之二,异人欲将赵姬带回家,是吕不韦提前下的套,引诱异人上钩,还是毫无准备的突发事件?
问题之三,赵姬随异人而去,“自匿有身”,是个人的决定还是与吕不韦提前有一个约定?
以上问题司马迁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说明,只能依据材料,进行必要的推论。
我认为,邯郸献姬是吕不韦精心设计并由他导演的一出煽情戏。为什么这样说呢?吕不韦是商人,他不会无缘无故地请客。他欲以异人“钓奇”,进行政治投机,请异人吃饭,必有其用意。什么用意?拴住异人,使异人成为他从政路径中重要的棋子。将怀了孕的赵姬送给异人,无疑是控制异人的最好的一招。
在这出戏中,赵姬是个重要人物,她能不能吸引异人的眼球,使异人神魂颠倒,行动失态,是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估计吕不韦提前和赵姬谈话,晓以利害,说:我准备把你送给异人,异人已被立为嫡子,你做了异人的妻子就是未来的王后,其富贵无人可比。有这么好的事,赵姬自然同意,并答应与之配合。
由于赵姬已经怀孕,二人还可能商定,怀孕之事只有赵姬和吕不韦知道,绝不让第三个人知道。孩子生下来也不说。异人不是说他若当了秦王,与吕不韦共有秦国吗?将来,吕不韦可以凭借这种微妙的关系更牢固地控制秦国大权。
二人还可能商定,即使赵姬成了异人的妻子,仍然和吕不韦保持联系,二人继续来往,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有默契。
为促成此事,二人合谋,拉异人下水。异人来喝酒那天,赵姬打扮得花枝招展,极富性感,以吸引异人眼球,异人果然被美若天仙的赵姬迷住了,当时异人想入非非,举止失态,提出要赵姬的非分要求时,吕不韦先假装生气,然后答应,“念业已破家为子楚(异人),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赵姬则面露娇嗔,半推半就,二人配合默契,天衣无缝,使异人不但看不出一点破绽,更对吕不韦感恩戴德,以后更听吕不韦的指挥。
以上分析的根据是基于对吕不韦的性格分析和日后事实验证。吕不韦从商人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保证政治投机成功,以赵姬做赌注,加大投资力度;不仅投钱财,还要投美女。这种事,吕不韦做得出来。
对赵姬而言,她以自己的美貌做诱饵,吸引了异人,为日后成为王后打下了基础。从这一点上看,她既是政治的牺牲品,也是政治投机的赢家。在这一事件过程中,最傻的是异人,他色迷心窍,要来一个怀着别人骨肉的美女,还以为占了天大的便宜。这件事充分证明,古往今来,钱、权、色的交易往往是相互交织的,这是政治腐败的温床。
三,“大期”考
秦始皇的生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的生父是谁并不影响对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而且两千多年前的事情,真正搞清楚并不容易,没有必要过多争论。另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的生父问题应尽可能搞清楚,因为生父问题对秦始皇的生活、性格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搞清他的生父对深入了解秦始皇,正确评价秦始皇有一定的意义。
那么,吕不韦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呢?读《史记·吕不韦列传》,发现确有不少蛛丝马迹。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这样一句话:“(赵)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这一年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为什么叫政呢?原来赵姬是这一年的正月生的小孩,取名为“正”,因为生在赵国,叫赵正,古代“正”与“政”相通,又叫赵政。秦国以嬴为姓,又叫嬴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2)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4)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5)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7)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8)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2)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3)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4)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5)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6)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7)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8)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0)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