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俄罗斯小说 》
第66节:玛加尔的梦(11)
苏畅 Su Chang
于是他心里一片渺茫,胸中怒潮汹涌,犹如深夜茫茫草原上起了风暴。他忘了他正在哪里,面对着什么人物,除了愤怒,他一切都忘了……
……
然而老王爷对他说:
“等等,苦命人!你不是在人世间……这里对你还有个公道……”
玛加尔一阵颤栗。他内心体会到有人怜悯他,于是心软下来。但因为他的苦命的一生,从生到死,至今历历在目,连他自己也觉得自己难以忍受地可怜。他哭起来了……
老王爷也哭了……老牧师伊凡也哭了,年轻的神仆们也流下泪来,还用宽大的白衣袖拭泪。
天平一直摇摆不停,木秤盘升得越来越高!
【作者简介】 柯罗连科(1853~1921),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别具一格的小说作家,当时就被认为是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列的俄国文坛三位巨匠之一。
柯罗连科积极介入生活,因投身学生运动曾被沙皇政府逮捕、监禁,后被流放西伯利亚,但矢志不渝。流放时开始文学创作,一生所著多是短篇小说和特写。代表作有《玛加尔的梦》(1883)、《盲音乐家》(1886)、《巴甫洛夫村札记》(1890)、《嬉闹的河》(1891)和自传体小说《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四卷,1906~1921)。十月革命后,因公开批评革命中的暴力野蛮,受到官方的冷落。
柯罗连科明确认为文学是改造黑暗现实的武器,在创作理论上热烈主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柯罗连科还以艺术上的精工巧作著称。他的多数作品篇幅短小、语言明快,形象鲜明、情节动人,富有浓郁的诗意。
托尔斯泰逝世后,柯罗连科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道德人格,被尊为俄国社会的良心,高尔基称其为“最完美的人”,“俄国作家的理想形象”。
【专家点评】 《玛加尔的梦》是柯罗连科早期的作品。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生活在闭塞落后农村里的,备受压榨和处处碰壁的农民玛加尔。作家客观真实地描写了玛加尔饥饿贫困的生活、他的一系列的缺点。但柯罗连科这样的描写,并不是为了贬损他,而是力求最大限度的反映生活的真实。
作家用幻想的图景解释了玛加尔生活上困苦的根源。从现实图景到幻想图景,过渡平滑,毫不突兀。在幻想的图景中,作家不但没有脱离现实,而且还利用幻想展示了生活的矛盾,恢复了玛加尔的人的尊严。面对社会的不公,玛加尔愤慨地陈述自己悲惨的生活、多灾多难的命运,控诉那使他陷于愚昧和饥饿的压迫者。他的愤怒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小说将现实和梦境两部分巧妙结合起来,相互依托,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随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自然风景和诗一般优美凝炼的语言,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华侨出版社 |
|
|
第1节:驿站长(1) | 第2节:驿站长(2) | 第3节:驿站长(3) | 第4节:驿站长(4) | 第5节:驿站长(5) | 第6节:外套(1) | 第7节:外套(2) | 第8节:外套(3) | 第9节:外套(4) | 第10节:外套(5) | 第11节:外套(6) | 第12节:外套(7) | 第13节:外套(8) | 第14节:外套(9) | 第15节:外套(10) | 第16节:外套(11) | 第17节:白净草原(1) | 第18节:白净草原(2) | 第19节:白净草原(3) | 第20节:白净草原(4) | 第21节:白净草原(5) | 第22节:白净草原(6) | 第23节:白净草原(7) | 第24节:白净草原(8)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