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 第66节:文坛是如何看待《洪水淹没我的灵魂》的(6)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    许金龙 Xu Jinlong

  --那个当时没有被充分意识化的处所非常有趣。这里我要举一个例子,是《同时代的游戏》的最后部分,主人公闯进森林深处的场面。他迈过"破坏人"被肢解得七零八碎的尸身碎块儿,看到被封闭在玻璃球体内的那些有关村庄传承故事中的人物,这种由过去通往未来的生气勃勃的时间和空间的幻象。不过,那个意象、世界观的原型,直接联系着您最初写下的短诗"雨水的水滴上/映照出外面的景色/水滴之中/另有一个世界"吗?
  现在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这其中的关系。听你这么一说,倒是真的存在着联系(笑)。对于"水滴",至今我仍然比较关注。世界在那里被封闭起来,而且还是倒着的。此外,自己周围的、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现实便凝缩为一个完美的模型存在于水滴之中。因此,那个水滴里就包孕了我们的过去直至未来的所有一切。早在孩童时代,我就曾经如此这般地空想。
  不久前,我被请去参加呼吸器官学会的讲演会,在等待上台的那段时间里,就肺的问题请教了那些专家级的医生。婴儿生下来之后,在进行第一次呼吸的那个瞬间,供其呼吸的肺里面最小的单位,我记得叫做肺泡,无法计数的那一个个花蕾便吸入空气,一下子就像肥皂泡泡一样鼓了起来,如同花儿盛开一般,紧接着,呼吸便开始了。知道这一切以后,我确实大为惊异,同时也感到怀念之情,觉得"啊,就感觉而言,这与自己在孩童时代所想象的那个'水滴'世界的模型倒是相似啊"。可以说,在我最初的意象里,微小的事物会合起来,就能够聚合为整体,而在那个小水滴之中,就存在着被凝缩了的所有事物。在我来说,那水滴便和森林意象构成了对比关系。
  我还有一个与此相近的空想:一块小疙瘩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飞到了地球,是为了收集人类的语言,也就是收集文明而来的。它寄身于森林深处,只要有谁在那小疙瘩前说话,那疙瘩就会变形、成长,我便为那已经长得相当大的疙瘩取名为"奇异"。我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总是把这样一种意象放在自己的头脑里培育,并养成了持续进行各种空想的习惯。
  --而且,那个空想本身就相当正确地直观了这个世界的物质的基本构造,这也是一种奇异。
  是以最初梦见的事物为契机,把此前在书籍或杂志里读到的各种知识都黏附上去的那种意象。科学工作者在梦中,例如汤川秀树①博士曾在自传里写道,他就是在梦里"看到"那个介子的形状的。此外,据说詹姆斯·沃森②也是在梦中看到遗传因子的意象、双螺旋机构的。我对此抱有兴趣,觉得人类似乎具有这么一种能力--以梦的形式"看见"最为原理性的事物。我认为,对于像我这样即便清醒着好像也能做梦的孩子,做梦的材料在村子里倒是比比皆是,而那中心场所则是森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1)第2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2)
第3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3)第4节:多余的序言 文/莫言
第5节:作家生活五十周年来临之际第6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1)
第7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2)第8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3)
第9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4)第10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5)
第11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6)第12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1)
第13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2)第14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3)
第15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4)第16节:立志要当小说家(1)
第17节:立志要当小说家(2)第18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1)
第19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2)第20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3)
第21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1)第22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2)
第23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3)第24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