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66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18)      於丹 Yu Dan

  在影響我的老師裏面,第一位是我初中時代的語文老師王老師。那個時候沒有重點中學,我上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學,北京的一一○中學,在百萬莊那兒。我學習一直不算太好,偏科,除了語文底子好點,數理化從來沒學明白過,體育也不好,所以那時我在班上完全是一個資質平平、什麽都不出色的學生。但是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語文老師。王老師是北大的高材生,當時本來要留校,他分到這所中學實習,趕上文革回不去,就留在這了,沒再回北大。他是四川人,一個真正的才子,個子小小的,手中不離小煙嘴,一天到晚抽着煙,寫得一筆極漂亮的字。
  他在中學年復一年教書,他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大了,都沒有考上大學。王老師年事漸高,遇見我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多年來他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從他手裏培養出一個真正的中文係大學生來,考上哪個學校都行。我記得他給我們上完課,總是給我吃小竈,給我拿好多的卡片讓我背,讓我在課上給大傢講。他一直就這樣關註我,還帶我去他傢。
  他住在鑼鼓巷小平房裏,破敗的小屋子一進去整個是一張床,旁邊那個小書架上,一個一個像中藥盒子一樣的小抽屜,拉開都是他自己手寫的卡片。老師拉出一個一個抽屜給我看,讓我背。我記得,師母就坐在小板凳上,就着床縫被子。師母真是一個大傢閨秀,她長得太美了,讓你覺得這麽一個美麗的女人蹲在破屋寒窯的小板凳上縫被子真是不公平,但是她眼神特安詳。我老師是個大才子,讓才子站在局促的地方拉着一盒一盒小卡片似乎也是不公平的,但是他心中有憧憬,因為他有學生。
  他們倆就那樣閑閑地跟我說話,覺得把一切都托付給我了。老師跟我說,你看你兩個哥哥都沒有讀上中文係,你以後是不是能讀啊?我就這樣跟着他念到初三。後來考高中,我考上了北京四中。我媽媽跟我說,她去給我辦手續的時候,我這老師拉着她居然哭了。他說,從孩子本身想,她能上四中,這是一件特別值得慶幸的事;但是對我來講,我又一個夢想破滅了,她不能在我手裏去上大學了,不過我還是願意這孩子上四中。
  我上了四中以後,有時候也回去看老師。念到大學三年級,有一天聽說王老師已經是肺癌晚期了,我就去醫院看他。在薄薄的被單底下,他幾乎完全塌陷在床裏,骨瘦如柴。那個時候他已經說不出話了,我拉着他的手,他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我當時正要報考研究生,幾乎已經决定了要考文藝美學的研究生。在那個時候,文藝美學流行,大學生們都覺得研究文藝美學多好啊。
  當時看着他,我心裏太難受了,我還能說些什麽呢?我就跟他說了一句話,老師,我决定考古典文學研究生。就在這個時候,老師的手一下把我抓緊了,然後他用濃重的四川口音擠出一個字:"好!"後來師母告訴我,那是他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個字。這就是托付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