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 农民帝国   》 第65节:7 "土"与"壤"(7)      Jiang Zilong

  有。
  熟了吗?
  看着有熟的了……
  朱雪珍蹲在灶台前烧火,见锅里的水快开了,就抄起瓢到西屋去擓面子。西屋的炕对面,贴着北墙有一拉溜大缸大盆、坛坛罐罐,哪个里边都有点能吃的东西,可哪个里边都不满,有的里面甚至只剩下了一两把。比如原来放白面的就是口好缸,现在缸底还盖着薄薄的一层,划拉划拉撑死能够烙两张饼的。不到万不得已这是不动的,缸底还有点白的,就说明家里还趁白面,心里能多少活得踏实点。如今家里有点白面,更多是一种象征意味,并不是为吃。还因为现在能吃的东西花样太多,所以占的家伙就多,光是干菜就有十多种,萝卜缨子、马齿菜、苣霉菜、酸苞芽、青青菜、草鞋底儿……红薯又分生红薯、红薯干、红薯干磨成的面。因为每顿饭都像抓药一样,这个搭配一点,那个抓上一把,而且每顿饭搭配的东西都不一样,早饭跟晌午饭不一样,晌午跟晚上又不一样,男人们活重是一种搭配,活轻又是一种搭配,阴天下雨不出工就得换药方,多搭配干菜少加粮食。他们家之所以过得比别人好一点,以前郭存先能挣外快是一个原因,但他挣的外快也不够敞开肚子吃的,主要的还是仰仗孙月清会算计。每天除去国家配给的三两粮食,自己再贴补二两,耐保证每人吃上半斤,早晨一两半,晌午饭二两半,晚饭一两。小姑存珠住在学校里没回来,家里还有五口人,早晨是雷打不动的熬黏粥,一共七两半,其中三两棒子面、二两半高粱面、二两红薯面。雪珍先抓了两把棒子面,小心地放进黄铜做的圆秤盘子里,由于右手没有根,秤砣放的太靠外,左手一提称,秤砣没动秤盘子却一翘老高,险些没有弄洒了面子。
  往常做饭秤粮食都是婆婆的事,只让她打下手,可这样像闺女一样宠着她,反把她给惯坏了,真就笨到连一锅黏粥都熬不成?她耳朵听着外间屋的动静,锅里的热气已经顶得锅盖噗噗乱响……心里越着急,手里的秤就越看不准。她急中生智干脆不想用秤了,反正是自己吃,拿手抓两把,差不多大概其就行了。她正要将面子下锅,孙月清及时赶了过来,嘴里呵呵的笑着,从儿媳妇手里接过秤杆子,很麻俐地先秤出二两棒子面倒进瓢里,并嘱咐儿媳妇:你以为我顿顿过秤就不嫌麻烦?所有死人的和全家浮肿的人家,都是凭着肚子吃饭,而不是叫秤管着吃粮,有粮了就图个饱,没粮了就闲着半挂肠子。可挨饿不是三天两早上的事,也不是饿个仨月五月的就过去了,自打大跃进以来饿了两三年啦,想活下去就全靠自己会掂对。今年对咱们家来说最较劲,存先不仅不能出去挣钱,还要出河工,那可是要卖大力气的,不让他吃饱了可不行……她说着说着突然改主意,临时决定今个早上得换饭,存先他们哥俩在自留地里抡大锨,你二叔也跑了一大早晨,都得吃点硬实的。她吩咐雪珍先抓两把干菜扔到锅里,再把瓢里她秤出来的棒子面打到锅里,加盐熬成咸菜粥。
  她随即又干净利索地秤出一斤棒子面、半斤高粱面,倒进和面盆,加水揉巴好,再拍打成长圆的饼子,贴到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四周。手上一边干着,嘴上还一边继续给儿媳妇讲着道理:干活的男人不能太亏,怎么也得让他们吃个六、七成饱,要省也只能从老娘们儿嘴里抠缩。但你不能抠缩,你太抠缩了就怀不上孩子。郭家店上千户人家,两年多了就没有坐月子的,老这样下去不就都绝户了吗!朱雪珍听了半天这才听明白,原来这个家里该挨饿的就只有婆婆一个人。她的心里发烫,就像守着灶火膛。孙月清将一斤半两搀和面正好贴了六个饼子,盆里干干净净,一点面子没糟践。锅里的每个饼子大小一样,相隔的距离一样,这手活漂亮得直让朱雪珍眼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1 龙凤合株(1)第2节:1 龙凤合株(2)第3节:1 龙凤合株(3)第4节:1 龙凤合株(4)
第5节:2 大耙(1)第6节:2 大耙(2)第7节:2 大耙(3)第8节:2 大耙(4)
第9节:2 大耙(5)第10节:2 大耙(6)第11节:3 "代食品"(1)第12节:3 "代食品"(2)
第13节:3 "代食品"(3)第14节:3 "代食品"(4)第15节:3 "代食品"(5)第16节:3 "代食品"(6)
第17节:3 "代食品"(7)第18节:3 "代食品"(8)第19节:3 "代食品"(9)第20节:3 "代食品"(10)
第21节:3 "代食品"(11)第22节:3 "代食品"(12)第23节:3 "代食品"(13)第24节:3 "代食品"(14)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