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尼采与形而上学   》 第65节:尼采与哲学中的"语言转向"(1)      Zhou Guoping

  尼采与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语言转向"与反形而上学主流
  当代西方哲学的鲜明特征是反对柏拉图主义意义上的传统形而上学。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一反形而上学潮流中,不同流派的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转向了语言问题,视语言问题为克服形而上学的突破口。
  不能说尼采是19世纪重视语言问题的唯一哲学家。奥地利哲学家、胡塞尔和弗洛伊德的老师F.布伦塔诺(1838-1917)也十分重视研究语言逻辑,认为一切真正的哲学研究与语言批判不可分割。他还明确地把语言批判同形而上学批判结合起来,指出柏拉图意义上的普遍本质,如存在、可能性、现实性、必然性等,均属"语言上的虚构"。参看施太格缪勒: 《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商务印书馆,1986,第53、58、77页。布伦塔诺和尼采之间是否有过互相的或单向的影响,尚待考证。有一个事实也许并非巧合: 他们两人关于语言问题的思想都是在20世纪下半叶通过发掘他们的遗著才逐渐受到重视的。
  在语言问题上,尼采对于当代哲学家的启示主要在于,揭露了语言对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支配力量和语言在欧洲形而上学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要使欧洲哲学摆脱形而上学传统,就决不能回避对语言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尼采是一个伟大的提问者,他把语言置于问题的领域,使之成为哲学注意的焦点。当代哲学家都承认语言在形而上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都试图从语言研究着手寻找一条摆脱形而上学的出路。然而,若要问究竟是语言中的何种因素导致了形而上学,因而通过何种语言策略来摆脱形而上学,答案就迥异了,显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基本分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总序第2节:自序
第3节:概论(1)第4节:概论(2)
第5节:什么是虚无主义第6节:不速之客的到来(1)
第7节:不速之客的到来(2)第8节:上帝死了
第9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1)第10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2)
第11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3)第12节:科学与虚无主义(1)
第13节:科学与虚无主义(2)第14节:现代的双重阴影(1)
第15节:现代的双重阴影(2)第16节:现代的双重阴影(3)
第17节:神话的毁灭和形而上学的兴起(1)第18节:神话的毁灭和形而上学的兴起(2)
第19节: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1)第20节: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2)
第21节: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3)第22节: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实质(4)
第23节:形而上学的原型和虚无主义的发端(1)第24节:形而上学的原型和虚无主义的发端(2)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