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高端專傢訪談:共享中國 》
第65節:王志綱訪談(6)
楊林林 Yang Linlin
楊林林:(笑)您總寫大文章啊?
王志綱:(笑)因為當時中國人面臨一種不知何去何從的問題,那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東部和西部的衝突,還有改革和開放的碰撞,這都涉及到“均衡”問題。沒想到這個報道送上去後,在中南海引起了很大振動。當時有好幾位高層領導要找我。後來他們把具體時間定了下來,我就奉命去了中南海一個國傢領導人的辦公室。幾個高級工作人員接待了我,他們說,首長剛好有一點事,委托他跟我談。在我們見面的過程中,他談了很多信息,特別是他說,關於我的建言,國務院高層已經送給鄧小平同志看了,鄧看了以後,中央和國務院高層領導還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講到,新華社的記者王志綱寫了一個中國經濟的采訪錄,對全國的經濟形勢進行了比較全面、立體的解剖,提出了很多積極的建言。所以今天這個會議呢,臨時改變議程,不討論別的,就討論宏觀形勢。就在那個會議上,提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就是後來的所謂“治理整頓”。(楊:哦!)在會議進行中間,他們把電話打到了新華社內參部,要找我。我當時正在招待所,就跑過去接中央的電話。在電話裏我問對方,您是誰?他說是“中辦”。我問,您找我有什麽事?他說請問一下,你最近寫了一個《內參》,裏面有一些概念,比如說“馬太效應”,怎麽解釋?我當場就回答了。後來我又問他,您問這個幹什麽?他說在開會。後來我問內參部主任,哎?不知道上面在開什麽會?內參部主任說,是不是中辦在組織學習?
楊林林:(笑)那完全可能。
王志綱:下午穆青同志來了,因為他列席了中央的會議。後來新華社係統的高級幹部會議也讓我列席,還讓我在會上把上面的整個過程講了。
楊林林:引起了國傢决策層的高度重視!不簡單。
王志綱:這也是一種戰略上的建言。
楊林林:看來,黨中央很註意在製定戰略的前期廣納賢言?
王志綱:哎。因為戰略絶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某個人拍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
楊林林:對。都要考慮清楚,“我從哪裏來,我應該到哪裏去”。對戰略製定我們有五句話,叫做“大勢把握,理念創新,要素整合,模式設置,操作監理”王志綱:對對對。可能這些東西跟我自己的知識有關係,因為我是學政治經濟學的。政治經濟學說白了,我體會,它最大的意義是馬剋思主義的哲學。我覺得我在大學幾年時間裏最大的收穫是,真正對馬剋思哲學有了個係統的瞭解。不像有些人,批判馬剋思,又根本不懂馬剋思,通篇是駡人!(笑)
楊林林:他們往往是拿“隻言片語”出來批判?
王志綱:對,隻言片語。而我在大學裏學到的這種方法,讓我一輩子受益無窮。到我當記者的時候,全是“方法”在起作用。楊大姐您是資深記者,您知道記者最大的優勢是跟高人聊天和“過招”,然後集思廣益。(楊笑:對)但集思廣益的前提是,記者能不能給人傢提供一個很好的框架。哎——!然後讓人傢那個蜜蜂在這個裏面“釀蜜”。
楊林林:嗯嗯嗯,對。
王志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記者也要給他升華啦。那麽到了後來,新華社的同事們就把我叫做“新華社的導彈發射器”。(楊笑)因為當時新華社寫的新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的新聞寫法,那我是堅决不寫的。我說為什麽一天到晚讓我寫那種300字的東西?後來新華社給我網開一面,讓我專門抓這種大題材。這個很鍛煉我,使我對整個國情有了一個比較全面深刻的瞭解。到了後來我1994年之所以離開“體製”,就是因為我覺得我在體製裏面已經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了——我希望去探索一種真正的“中國式戰略”。但在那個時候,體製裏面還不能給我那樣一個平臺,我衹能去自己創造。到現在,我已經離開體製12年了,所以當人們現在看我所做的很多事和思考的很多問題之後會發現一個很清晰的軌跡——我這些年一直在堅定不移地探索中國式戰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出版社 |
|
|
第1節:林毅夫簡介 | 第2節:林毅夫訪談(1) | 第3節:林毅夫訪談(2) | 第4節:林毅夫訪談(3) | 第5節:林毅夫訪談(4) | 第6節:林毅夫訪談(5) | 第7節:林毅夫訪談(6) | 第8節:林毅夫訪談(7) | 第9節:林毅夫訪談(8) | 第10節:林毅夫訪談(9) | 第11節:林毅夫訪談(10) | 第12節:林毅夫訪談(11) | 第13節:林毅夫訪談(12) | 第14節:林毅夫訪談(13) | 第15節:林毅夫訪談(14) | 第16節:湯敏簡介 | 第17節:湯敏訪談(1) | 第18節:湯敏訪談(2) | 第19節:湯敏訪談(3) | 第20節:湯敏訪談(4) | 第21節:湯敏訪談(5) | 第22節:湯敏訪談(6) | 第23節:湯敏訪談(7) | 第24節:湯敏訪談(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