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尋找北大 》
第65節:未名湖是個海洋 文/許秋漢(1)
錢理群 Qian Liqun
吾道悠悠
"你認識腳下的北大這塊土地嗎?"如果你對曾經發生在這裏的人和事,對這塊土地的精神,傳統,認知上是陌生的,在情感、心理上甚至有疏離感,那麽,你不過徒有北大的學籍,你不會有"北大人"的感覺,當然就談不上是"永遠的北大人"了。
未名湖是個海洋Ⅲ(許秋漢)
未名湖是個海洋,
詩人都藏在水底。
靈魂們都是一條魚,
也會從水面躍起。
"老漢,你的歌被孔慶東用作博客名了。"
雖然我每天一上班,就挂在msn上,卻很少有時間漫遊網上江湖。比起本世紀初就職於網絡公司的日子,我現在就像是金盆洗手後的山賊(因為還評不上"大盜"的職稱)。每天往返於傢和單位之間,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北大了,這種狀態上的感覺有些類似。但每隔一些時日,總有些與北大相關的信息傳來。這次,是同單位工作的師妹午飯時嚮我匯報,孔師兄的博客與我的老歌的産生了新關聯。就這樣,北京大學就像一條藏在水下的魚,不時在我生活的池塘裏攪起一些漣漪,不論多麽遙遠,我知道自己的池塘與未名湖總是連理相通。
放長綫吊大魚--從巨鯨的墓碑開始
未名湖掀起的波瀾更多地出現在日常閑聊和飯後閑思中。比如我所在單位的領導是科學家出身,經常批評如今的社會人文學者們屍位素餐不靠譜。老大說的沒錯:如今江湖的水面上的確看不到什麽像樣的魚。然而衹因北大的淵源,我知道老闆心目中的治世經綸和大魚巨鯨並非沒有,但是衹能潛藏水底。比如我們的老校長馬寅初,如果他50年前提出的"新人口論"被認同,如今我們的住房問題、就業問題、許多學科的研究重點,乃至中國的基本國策就是另一個樣子了。衹可惜高瞻遠矚的北冥之鯤剛剛逆流而上冒了個頭,就被打入地獄,更別提化鵬展翅了。時至今日,北大之外,又有幾人能記起這位本來能為國人帶來真正幸福的巨匠呢。於是,衹有像我這種未名湖養出的蝦蟹,纔會在茶餘飯後的形而上清談中,嚮水面上的風雲人物描畫那些行將淡去的巨鯨的墓碑。
中國的關鍵問題在於自然科學還是社會人文,除了未名湖邊,也衹有在高中文理分班時纔有機會被討論一下。當然了,高中生及其傢長們在這時更多地還是討論未來的生計前途。遙想當年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亦是如此。我父母都是航天科研人員,所以我絶不想當科學家,因為他們生活得太清苦太不幸福了。趕上那個時候,我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看到了北京大學的學生們,他們在探討着我原以為衹有"偉人"纔會探討的問題,其中包括科學家和其他三百六十行的人怎樣得到公正的回報。儘管衣着不同,但那架勢神色與他們身後講述80年前光輝往事的浮雕那麽相似。於是,我知道怎麽選擇了。
"以夢為馬"的詩人--外星人黑社會
如同後來的RPG遊戲,過了高考關,再過軍訓關,我才能打開北大的地圖。圍着未名湖博雅塔轉呀轉,上哪兒尋找傳說中的"治國秘笈"呢?或許這個時節,五四青年們全都隱身潛行了;或許90年代版的遊戲設定中不再有五四青年這個兵種了。在我這一局的大學生涯中,"詩人"這個角色被安排率先登場。
通過十幾年的中小學教育,詩人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虛無飄渺:似乎衹有摸不到的過去纔是美好的,比如李白蘇軾這類近似神仙的古代人物。自從詩人開始說白話文,即使課文要求背誦,我在考完試之後也難以記住。然而來到北大後,一夜之間忽然發現身邊冒出了很多詩人,但形象與我心目中的仙風道骨大相徑庭:他們中混入人群不易辨認者居多,間或冒出些奇形怪狀和蓬頭垢面者奪人耳目,甚至在軍校同患難的難友中,亦有不少脫下軍裝就搖身一變,變形為神經兮兮、多愁善感的詩人。
這太有意思了,就像投身未來世界猛然發現身邊混跡着許多披着人皮以假亂真的外星人。在他們的黑社會堂會上,或十幾人或數百人齊聲朗誦着"以夢為馬"和"面嚮大海,春暖花開"。--嗯,這肯定是詩。因為這些句子我不用專門背誦就能記住,默讀吟詠時還會引起內分泌的變化。於是我翻開了海子的詩集:印在封頁上的相片一如我身邊這些其貌不揚帶着眼鏡的詩人同學,在我决心選擇北大的那年春天,這位北大師兄卻選擇了在山海關臥軌。直到現在的每年春天,都會有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人從各個高校和全國各地趕來,聚集在未名湖邊用"以夢為馬"為暗號接頭,紀念海子和詩歌逝去的光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錢理群序:北大失精神 | 第2節:編後記:拒絶"意淫"北大 | 第3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所北大 | 第4節:目錄(1) | 第5節:目錄(2) | 第6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1) | 第7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2) | 第8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3) | 第9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1) | 第10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2) | 第11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3) | 第12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4) | 第13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5) | 第14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6) | 第15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1) | 第16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2) | 第17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3) | 第18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1) | 第19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2) | 第20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1) | 第21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2) | 第22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3) | 第23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4) | 第24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