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西湖夢尋 》
鎮海樓
張岱 Zhang Dai
鎮海樓舊名朝天門,吳越王錢氏建。規石為門,上架危樓。樓基壘石高四丈四尺,東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左右石級登樓,樓連基高十有一丈。元至正中,改拱北樓。
明洪武八年,更名來遠樓,後以字畫不祥,乃更名鎮海。火於成化十年,再造於嘉靖三十五年,是年九月又火,總製鬍宗憲重建。樓成,進幕士徐渭曰:“是當記,子為我草。”
草就以進,公賞之,曰:“聞子久僑矣。”趨召掌計,廩銀之兩百二十為秀纔廬。渭謝侈不敢。公曰:“我愧晉公,子於是文,乃遂能愧湜,倘用福先寺事數字以責我酬,我其薄矣,何侈為!”
渭感公語,乃拜賜持歸。盡橐中賣文物如公數,買城東南地十畝,有屋二十有二間,小池二,以魚以荷;木之類,果木材三種,凡數十株;長籬亙畝,護以枸杞,外有竹數十個,筍迸雲。客至,網魚燒筍,佐以落果,醉而詠歌。始屋陳而無次,稍序新之,遂領其堂曰“酬字”。
徐渭《鎮海樓記》:鎮海樓相傳為吳越錢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服之意。其基址、樓臺、門戶、欄楯,極高廣壯麗,具載別志中。
樓在錢氏時,名朝天門。元至正中,更名拱北樓。皇明洪武八年,更名來遠。時有術者病其名之書畫不祥,後果驗,乃更今名。火於成化十年,再建於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予奉命總督直浙閩軍務,開府於杭,而方移師治寇,駐嘉興,比歸,始與某官某等謀復之。人有以不急病者。予曰:“鎮海樓建當府城之中,跨通衢,截吳山麓,其四面有名山大海、江湖潮汐之勝,一望蒼茫,可數百裏。民廬捨百萬戶,其間村市官私之景,不可億計,而可以指顧得者,惟此樓為傑特之觀。至於島嶼浩渺,亦宛在吾掌股間。高翥長騫,有俯壓百蠻氣。而東夷之以貢獻過此者,亦往往瞻拜低回而始去。故四方來者,無不趨仰以為觀遊的。如此者纍數百年,而一旦廢之,使民若失所歸,非所以昭太平、悅遠邇。非特如此已也,其所貯鐘鼓刻漏之具,四時氣候之榜,令民知昏曉,時作息,寒暑啓閉,桑麻種植漁佃,諸如此類,是居者之指南也。而一旦廢之,使民懵然迷所往,非所以示節序,全利用。
且人傳錢氏以臣服宋而建,此事昭著已久。至方國珍時,求緩死於我高皇,猶知藉鏐事以請。誠使今海上群醜而亦得知錢氏事,其祈款如珍之初詞,則有補於臣道不細,顧可使其跡湮沒而不章耶?予職清海徼,視今日務,莫有急於此者。公等第營之,毋瀎
徵於民,而務先以己。”於是予與某官某等,捐於公者計銀凡若幹,募於民者若幹。遂集工材,始事於某年月日。計所構,甃石為門,上架樓,樓基壘石,高若幹丈尺。東西若幹步,南北半之。左右級麯而達於樓,樓之高又若幹丈。凡七楹,礎百。巨鐘一,鼓大小九,時序榜各有差,貯其中,悉如成化時製。蓋歷幾年月而成。始樓未成時,劇寇滿海上,予移師往討,日不暇至。於今五年,寇劇者禽,來者遁,居者懾不敢來,海始晏然,而樓適成,故從其舊名“鎮海”。
張岱《鎮海樓》詩:錢氏稱臣歷數傳,危樓突兀署朝天。
越山吳地方隅盡,大海長江指顧連。
使到百蠻皆禮拜,潮來九折自盤旋。
成嘉到此經三火,皆值王師靖海年。
都護當年築廢樓,文長作記此中遊。
適逢睏鰐來投轄,正值饑鷹自下鞲。
嚴武題詩屬杜甫,曹瞞拆字忌楊修。
而今縱有青藤筆,更討何人數字酬!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自序 | 西湖總記——明聖二湖 | 捲一 西湖北路 玉蓮亭 | 昭慶寺 | 哇哇宕 | 大佛頭 | 保俶塔 | 瑪瑙寺 | 智果寺 | 六賢祠 | 西泠橋 | 嶽王墳 | 紫雲洞 | 捲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 集慶寺 | 飛來峰 | 冷泉亭 | 靈隱寺 | 北高峰 | 韜光庵 | 岣嶁山房 | 青蓮山房 | 呼猿洞 | 三生石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