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孔学感悟集:论语力 》
第65节:后记(1)
于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后记
于丹烹制美"酱汤",香气四溢飘扶桑
2008年1月27日,于丹教授从北京飞到日本东京,走出机场,她便直接到了我国驻日使馆。下午4时许,结束与崔天凯大使的会见之后,应大使的要求,于丹教授径直走上使馆会议厅的讲台,开始了此次扶桑之旅的首次演讲。她因在国内讲解《论语》而出名,来到使馆仿佛是从久远年代走来,却又充满着现代的知性美;虽征尘未洗,却又依然是那么端庄素雅、笑容可掬,丝毫未见倦容,似乎比在中央电视台还要充满自信,越发显得充满着魅力。随着她那充满激情的演讲,使馆工作人员原本就已激动高涨的热情更加沸腾了。
为了听于丹教授的演讲,崔天凯大使甚至推迟了当晚的活动时间,坐在前排自始至终聚精会神聆听着于丹教授那富有哲理的演讲。他曾说过,使馆特别希望通过听到于丹教授的演讲,能够从《论语》中寻找到我外交人员在日本的工作姿态和心境。
于丹此次访日,是为《〈论语〉心得》日文版--《论语力》的首发式而来。正是这位《论语》的传播演讲大师,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针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现代人所易于接受的方式,解读了这部经典。有国内媒体称其作品是建立于经典之上、慰藉人们的"心灵鸡汤",使得中国亿万读者如饥似渴争相"品"之。而今来到扶桑,为让经典传播再度深入异邦民众之心,必须送上符合当地口味的作品。日本--这是一个喜爱豆制品的国度,如果将《论语》比作"大豆",那于丹教授的解读就是以大豆为原料而制成的日本人最爱的、可延年益寿的美味食品"大酱汤"。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化,使人类除了具有生而有之的食欲之外,还有了精神方面的欲求。作为一代哲人,孔子不仅是日常生活中"食不厌精"的美食家,更深知必须有精神食粮满足人类的精神进补欲求。于是,一部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谈录--《论语》就成为东方世界两千余年来的精神食品。这款美味不仅让中国人受益,也滋润了周边国家,诸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国民。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大量精神食粮被粗制滥造,所以在当今,现代人对于精神食粮,尤其是对于传统古典的辨读、消化功能产生了"退化",并且像于丹教授这样能将古典精心"料理"再制成老少咸宜的"酱汤"食品的大师是不多见了。
今天,于丹教授来到我国驻日使馆再讲《论语》,恰如入乡随俗烹制"酱汤",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闭上眼睛可以想象出的情景,通过她那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都为古典精华所熔融,古典精华的现代之美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传到了每一位使馆工作人员的心中。
在会场听着于丹教授生动精彩的演讲,我感到即使原本没接触过《论语》的人也一定会为之倾倒,听完演讲后一定会觉得2500年前孔子在《论语》里所传达的信息,还是非常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我认为,她的演讲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听众,除了她那精湛的演讲本身,还可从另一方面解读为当前中国人缺少精神食粮,在充满物质文明、金钱挂帅的躁动社会,缺少了一种支撑我们处世为人的内在力量。换言之,在信息爆炸泛滥的全球化洪流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难以与社会变化同步,因而产生了一定的空虚。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通过于丹教授的演讲,孔子的智慧或多或少会给人们带来启迪和帮助,无形之中滋润了人们心灵的干涸部分。
当出口成章的于丹教授刚结束演讲,使馆工作人员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各自的疑问,特别是使馆青年古典学习俱乐部的年轻人更是踊跃地发问。针对每一个提问,于丹都作了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从"小人"、"女子"、"中庸之道"等学术上的解释,一直提问到于丹本人对先贤的认识。为了能尽量回答每一个提问,于丹加快了语速,许多经典原文仿佛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显示出她那扎实的古典文学修养功底,在场的听众无不叹服。于丹说,其实国内出现《论语》热,并非都是央视炒作的结果,而是中国人价值观的必然回归。"《论语》本来就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融进在百姓的思想和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中国人与《论语》断层,很多人不会辨读古典了,这是不正常的。经典不一定就是只讲大道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十几岁的青少年都能理解、喜欢《论语》,而且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中小学生会喜欢读《论语》,因为我们的根就在这里。"于丹还讲到,为什么日本人也喜欢读《论语》,因为我们运用相同的汉字,并且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早已经渗透到日本文化,给日本文化打上了烙印,使很多日本人成为了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弟子"。不仅日本对孔子认同,其他如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认同孔子,所以说孔子以及《论语》不仅属于中国,而且是整个东方思想的结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1) | 第2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2) | 第3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3) | 第4节:前言 《论语力》"出笼"花絮(4) | 第5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 | 第6节:序一 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 第7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1) | 第8节:序二 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2) | 第9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1) | 第10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2) | 第11节: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3) | 第12节:于丹《论语》扶桑行(1) | 第13节:于丹《论语》扶桑行(2) | 第14节:于丹《论语》扶桑行(3) | 第15节:于丹《论语》扶桑行(4) | 第16节:于丹《论语》扶桑行(5) | 第17节:于丹日本讲座(1) | 第18节:于丹日本讲座(2) | 第19节:于丹日本讲座(3) | 第20节:于丹日本讲座(4) | 第21节:于丹日本讲座(5) | 第22节:于丹日本讲座(6) | 第23节:于丹日本讲座(7) | 第24节:于丹日本讲座(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