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我是湖南人 》
第65节:风流人物看今朝(3)
王纪卿 Wang Jiqing
李立三是湖南醴陵人,曾经留学法国。他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才华的共产党人。他与另一位湖南人刘少奇曾经被毛泽东派去安源策动工人大罢工。现在他进入了中央政治局,独掌大权。
毛泽东由于拒绝进攻长沙,被李立三排挤出中央委员会,湖南省委也让他离开领导机构。正在疲于奔命的他,却没有听到这个对他不利的消息。
工农革命军撤离文家市,沿罗霄山脉南下,在芦溪遭到反动军队阻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继续南进,师长余洒渡和团长苏先骏情绪低落,离队士兵日渐增多,两个团实力不足一千人,战斗连队缺额严重。当十月的微风吹走了盛夏的酷暑时,毛泽东率领着这些幸存者在荒无人烟的丘陵间奔命。他不停地抽烟,考虑着向何处去。
这时候,白色恐怖到了极端,中国革命到了最低潮。毛泽东开始考虑对部队进行整编。他不时停下脚步,向一千名追随者训话。他决定把队伍带进山里去。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挽救中国革命的方法。关键是,这些湖南的农民是否还渴望回家种田?一些人中途离开了,一些人知道回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便跟定了他。
部队进抵江西永新县的三湾镇。在这里,打着摆子的疲惫的官兵们集结在一座破庙里,穿着沾满了红泥的草鞋,躲避连绵的秋雨。
毛泽东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整顿,实力共七百多人;连队建立中共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会;建立党的书记兼任同级党代表的制度;连以上分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革命军要坚决革除旧式军队的弊病,如战斗中败不相救、临阵脱逃,行军中骚扰百姓。
毛泽东手边有一本翻烂了的《曾胡治兵语录》。他受曾国藩湘军军歌的影响,制订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林彪加了两项注意: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要离住家远点。最后一条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厕所是要离住家远一点才行,否则臭气熏天,怎么受得了!但这种提法不雅,后来在茅坪的一次会议上,将后两条修改为: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
与此同时,毛泽东针对红军战士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仿照曾国藩的做法,拟出一些通俗易懂又便于记忆的短语,其中有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把队伍拉进深山,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是一个大胆设想。在秋收起义后的一个月,毛泽东失去了不下于百分之九十的工农武装,他现在劝说剩下的百分之十拥护他这个新奇的计划。然而大家都猜到了,毛泽东在党内处境不利。
一些军官反对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民主,甚至阴谋暗杀他。但毛泽东是不可动摇的。他以湖南人特有的韧性,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种内在的力量驱使他不断向前,迎难而上。他知道去向上级做解释无济于事,上策是独立创造一番业绩出来,在军阀割据地域的交叉地带,建立一块相对安全的革命根据地,让“星星之火”四处燎原。
当时,很多党的领导都被派到苏联、上海或者某些安全的地方去了,但毛泽东把最后一线希望交付给大自然。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今后的发展壮大,可以看出他的求生之术与崇山峻岭密不可分。
毛泽东带领部队进抵井冈山西麓的湖南酃县水口地区。他这时了解到,在湘南,有许克祥的湘军独立第三师和土匪武装胡凤璋的部队,衡阳地区还驻有国民党的重兵。去湘南发展似乎也很困难。
工农革命军几经辗转,严重减员,实力不足六百人。余洒渡找借口离队出走,苏先骏脱队而去。现在部队如果贸然转移到湘南,很难立足生根。毛泽东断然放弃原定计划,率领部队调头上了井冈山。
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并非临时的想法。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前,他就有所警觉。他去衡南一带调查农运,曾对同志们说:如果国共分裂,形势恶化,就带农民上江西的安源山。在场的水口山机械厂工人李少山插话说:“安源附近有座金刚山,山上有好几口井。山高林密,地势险恶。”他说的就是井冈山。毛泽东记住了他的话。秋收暴动前后,毛泽东又做过调查,确认井冈山是最好的去处。
毛泽东加紧在南方发展革命势力。他和朱德、贺龙、彭德怀靠着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使工农武装从无到有,战胜了国民党多次的“进剿”、“清剿”和“会剿”,红军像傲雪的寒梅顽强地开放。
李立三非常重视湘赣边区这块红色根据地,担心毛泽东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与他的路线越走越远。他派人上井冈山,先把毛泽东批评一顿,说毛泽东是右倾,结识了两个臭名昭著的土匪首领,就因为他们给了毛泽东六百人马和一百二十支枪,毛泽东“就把这些游民和懒汉安排到革命的队伍里”。
毛泽东被罢免了党内的职务,并不感到惊慌,但是这样的指责令他无法接受。中共湖南特委一度派他去湘南策应朱德的暴动。他把部队拉出去,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导致井冈山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尽管他和朱德后来用一个多月时间夺了回来,但部队损失大半。
朱德自从和毛泽东在宁冈砻市的一条山涧小溪旁会师拥抱,很快发现毛泽东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两人成了十分默契的战友。朱德越来越佩服毛泽东的头脑。
井冈山的豪绅们也发现,毛泽东决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向他们在国民党军队中的亲戚求救,要他们发兵来攻打红军。
朱德和毛泽东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探索是对的,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仍然对毛泽东不满,指责他造成湖南的党组织四分五裂。
在李立三的指挥下,红军一度攻打长沙。湘军总司令何键疯狂报复。他对抗大革命,指挥湘军屠杀了不下四万工农群众,知道自己手上沾满鲜血,性命迟早不保,祖坟也难免被人挖开。他因恐惧而心理变态,行事愈加疯狂。他派出一个排的湘军潜入韶山冲,去挖毛泽东的祖坟。这些士兵走了半天路,累得鼻斜嘴歪。到了韶山冲,只见山上坟茔遍布,无法确定哪一座是毛泽东的祖坟。韶山冲的百姓假装带路,领着他们在山坳里绕来拐去,有些人则迅速用黄土将毛泽东的祖坟掩盖起来。湘军排长累坏了,对手下说:“随便挖一座回去交差算了!”他们的懒惰和敷衍塞责,使得毛泽东的祖坟幸免于劫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书海出版社 |
|
|
第1节:目录 | 第2节:湖南少年歌 | 第3节:欢迎湖南人的精神 | 第4节:湖南人的尊严(1) | 第5节:湖南人的尊严(2) | 第6节:湖南人的尊严(3) | 第7节:为什么可以自命不凡?(1) | 第8节:为什么可以自命不凡?(2) | 第9节:什么是血性?(1) | 第10节:什么是血性?(2) | 第11节:什么是血性?(3) | 第12节:风水育人才(1) | 第13节:风水育人才(2) | 第14节:风水育人才(3) | 第15节:不重名利重功名(1) | 第16节:不重名利重功名(2) | 第17节:不重名利重功名(3) | 第18节:吃辣椒成为精神的象征(1) | 第19节:吃辣椒成为精神的象征(2) | 第20节:与国际接轨的先锋(1) | 第21节:与国际接轨的先锋(2) | 第22节:霸蛮和灵泛(1) | 第23节:霸蛮和灵泛(2) | 第24节:霸蛮和灵泛(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