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寶島佛教六十日參學記:僧眼看臺灣 Taiwan Buddhist sixty days participating school in mind: Taiwan sight monk   》 第65節:僧眼看臺灣(64)      體恆 Ti Heng

  她說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誰能給大傢帶來利益,就支持誰!她還說,不但她們是這樣,不少臺灣人的選擇都是這麽單純,政治之於他們似乎很遙遠。
  這讓我想起一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看來,不惟人際交往的小事中不能多樹敵人!
  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
  天下慈濟
  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功德會在當今的影響可以說是遍天下。單就臺灣而言,也是無處不在。
  臺灣的素食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自發的社會意識,這種現象的形成與臺灣的素食主義宣傳不無關係。遍布全臺大大小小的素餐館,多是貼着慈濟的標語,用着慈濟的器皿,散布着慈濟的書籍。
  有一些酒店旅館,也以慈濟的理念進行經營。高雄有傢十幾層高的大酒店,全天提供的餐飲一律為素食,房間裏充滿了宗教的氣息,除了一些標語和器皿, 還有佛經與聖經書籍,電視臺除了新聞頻道外,就是佛教講經說法的臺,那些一般酒店電視節目中亂七八糟的內容一概障蔽,就連房間的裝修也是精美而不豪華,讓人感覺非常舒服。
  慈濟的救濟機構無處不在,除了花蓮的慈濟大樓與慈濟醫學院之外,苗慄中正大學附近,也有一座慈濟醫院,規模還不小。據我所知,慈濟的骨髓庫是兩岸三地最大的,大陸不少白血病患者都是因為他們的庫存而得到救治,幾個月前,法源寺就有一例。
  慈濟的環保深入社會每個角落,就是偏遠的鄉下,也有他們的垃圾分類處理站。
  慈濟組織嚴密,人員衆多,臺灣幾乎隨處可見慈濟人的影子,甚至現在中青年一代的有些法師都是從慈濟的義工走出來的。
  近年來,臺灣很多佛教寺院遇到過經濟危機,可是慈濟卻能長盛不衰,而且愈發地有生機。其中,他們勤肯奮鬥的精神、無我奉獻的品質與寬廣博大的胸懷,應該是成功的最主要動力!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最佳寺院"擴建"法
  中臺山的建築,無論從氣勢、構思還是設計,都堪稱臺灣佛教建築的翹楚。其雄渾的身姿,華麗的裝飾,中西的融會,古今的結合以及科技的展示,讓人嘆為觀止。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量金錢投入的基礎之上。
  我到過中臺山,想不到世界上還有一座這麽雄偉的佛寺。
  中臺山以其無可匹敵的投入,造就了它的第一,卻也因此而備受人們的詬病。
  那年護法佛捨利赴臺供奉,有天看到李敖在電視臺上做節目,恰好就是在駡惟覺老和尚,說他營造中臺花了臺灣太多的錢,是致使臺灣經濟不景氣的原因之一。當時沒有太放在心裏,因為李敖的張狂是人所共知的,他誰不敢駡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自序第2節:僧眼看臺灣(1)第3節:僧眼看臺灣(2)第4節:僧眼看臺灣(3)
第5節:僧眼看臺灣(4)第6節:僧眼看臺灣(5)第7節:僧眼看臺灣(6)第8節:僧眼看臺灣(7)
第9節:僧眼看臺灣(8)第10節:僧眼看臺灣(9)第11節:僧眼看臺灣(10)第12節:僧眼看臺灣(11)
第13節:僧眼看臺灣(12)第14節:僧眼看臺灣(13)第15節:僧眼看臺灣(14)第16節:僧眼看臺灣(15)
第17節:僧眼看臺灣(16)第18節:僧眼看臺灣(17)第19節:僧眼看臺灣(18)第20節:僧眼看臺灣(19)
第21節:僧眼看臺灣(20)第22節:僧眼看臺灣(21)第23節:僧眼看臺灣(22)第24節:僧眼看臺灣(2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