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查良镛在全体会议上,以《一国两制与自由人权》为题,向委员们作了长篇发言。
一开始,查良镛就大赞特赞“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作用。他说——
“一国两制”的构想对于香港的将来固然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台湾以及全中国也事关重大,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后完成,极可能要以这构想作为基础。眼光再看得远一些,这构想对全世界、全人类、以至整个人类的历史,都能产生深远无比的影响,主要的作用,在于这构想使得“全球战争的避免”成为可能。……“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很容易推演而成为“一个世界,两种制度”。一国两制如能成功,全球两制的和平共处、和平共存也成为并非不可企及的设想。这使得人类的文明不致被核子战争所摧毁,人类的长期性进步不受阻碍。同时这也表示社会主义对自身制度的优越性深具信心,不怕竞争。这构思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外界的条件改变了,革命的方针策略也相应改变。
如果从这构想发展出一系列的世事变动,人类终于能避免核子大战。
由邓小平的“一国两制”设想,引伸到“一个世界,两种制度”,以及“全球战争的避免”将成为可能,这是查良镛一个大胆的联想。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这“天才”设想的至高评价。
接着,查良镛又向委员们表明他关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试验不容许失败的理念——
“一国两制”的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并未长期而安定地出现过。一个国家中有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并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当然常有,但那总是不安定的,两种制度总是以战争或武装斗争的方式来互争雄长,过不多久,一种制度便吞并了、消灭了另一种制度。
中英联合声明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国际性认可。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英国领导人认为是可行的。双方同意之后,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固定之。两个大国决心在香港长期施行。
这是第一次正式的有计划的具体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任何科学理论的真假,都须用实验、试验、实践来检查考核。
在香港的试验不容许失败,这不单为了香港500多万同胞、中国10亿同胞,也为了全世界整个人类。当然,香港的试验如果失败了,还可在别的地区再作试验。但香港如果一试而成,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便快速得多。我们中国人由此而对人类历史作出了永久性的贡献。
对于即将展开的基本法起草工作,查良镛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明确地表示,基本法主体应该是维持香港人原有的“自由和人权”——
保持香港资本主义体系的强大经济力量,应当是基本法的目标。基本法中要规定保障香港居民的自由和人权,这不但是符合中英联合声明中两国政府的承诺,也是保障自由经济的必要手段。因为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与自由经济不能配合。
……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总是为经济制度服务的。先进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一人一票的直接选举,这并不是惟一的选举制度。香港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目标不同,将来在基本法中如何规定,值得从长计议。中英联合声明中规定,要“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其中“原有的”三字值得注意。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非完全相同,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并不是大作改变而去搬抄别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查良镛的发言一完毕,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委员都称赞查良镛言之有物、发言精彩。
钱昌照、雷洁琼等几位老前辈更拉着查良镛的手,连声称赞。雷洁琼用英语赞许查良镛的发言:“你的发言好极了!”
如果说,1984年出版的《香港的前途》社评集是查良镛对香港前途的预见性设想,则这篇讲话可以说是他参与起草基本法的政治宣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