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65節:不受評價是至高的評價(2)      吳建雄 Wu Jianxiong

  皇帝後來又派官吏去當地打聽,讓所有人席地而坐,讓那些認為該處罰這位鄉長的人站出來,結果三個時辰內無人起立。皇帝於是决定放了鄉長,恢復他的職位。
  鄉長重見天日時憔悴得很,顯得老多了。他把大傢召喚到一起,問:"你們覺得我的工作做得不好嗎?"依舊沒有人回應。鄉長重新上任,卻膽戰心驚,因為他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將重蹈覆轍,儘管皇帝給他加了薪水,讓他享受三千鐘的俸祿。終於有一天夜裏他大聲痛哭。衆人疑惑不解,有人問他為什麽哭。
  鄉長說:"我當初做官雙親都在世,微薄的三釜俸祿也令我感到快樂;現如今,三千鐘的豐厚俸祿也趕不上贍養雙親了,所以我心裏很悲傷。"
  村民們聽完,跟着一起痛哭,從此這裏的人都有些鬱鬱寡歡。
  直到有天來了個老人,他對鄉長說道:"你何必如此憂傷呢?你的父母已死,或許獲得了重生,化做一樹一草就在你身邊,而看到你如此悲傷不振他們會難過的,天地萬物都有眼淚。如今是你一個人失去父母,你如此頽廢萎靡,還把這樣的傷心傳染給無數人;天地間有無數的父母和孩子,你又有什麽資格讓現在還有父母的人陪着你一起傷心難過呢?如果你的父母在天之靈看到你這樣也會失望的。如果你真的愛你父母,就把對他們的愛放在天下間所有的父母身上。人一出生,其運動趨勢就是嚮死亡靠近,死就來自於生。如果沒有人真正懂得生命的歸嚮與終了,又怎麽能說沒有命運的安排?如果沒有人能夠真正懂得生命的起始與形成,又怎麽能說存在命運的安排?" 鄉長聽完,擦幹了眼淚,收拾心情,開始積極工作。在他的感染下,村民們也恢復了生活的熱情。
  兩年後,皇帝再次來評估鄉長的工作,他叫住了一個村民,問:"你覺得你們鄉長工作得好不好?"村民說:"不知道呀。"他又抓住了另一個村民再問,回答還是不知道。皇帝又問:"那你們的意思是覺得鄉長工作得不好?"村民想了想,說:"也不是。"這麽一來,皇帝還是不知鄉長這兩年的工作是好是壞。
  皇帝鬱悶地在鄉鎮上走着,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個熟悉的面孔,原來是曾經教誨他的老先生。
  老先生得知情況後哈哈大笑,說:"皇上啊,村民的回答並不重要。他們說不知道鄉長工作好不好,正表明他一切作為都順應民心。百姓對父母官沒有太過分的要求,也沒有埋怨,皇上不妨看看,鄉村間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鄰里和睦,這難道不是好現象嗎? "皇上想從村民口中得一些信息,這無可厚非。相信皇上也聽過辯論傢的觀點:我們要說服一個人最好用寓言,往往每十句裏有九句能讓人相信;其次是引用前輩的教誨,往往十句裏有七句讓人相信。寓言之所以能讓人相信,是因為它是藉助客觀事物來進行論述。打個比方,做父親的一般不會給自己的兒子做媒。父親誇贊兒子,別人能相信嗎?還不如讓別人來稱贊比較可行,因為外邊的人喜歡猜疑。人們對一些說法做出判斷時,常常是跟自己看法相同的就應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的就反對。引述前輩長者的言論為什麽能讓人相信?因為這些人都是年事已高的長者。但是,還必須要明白一點,如果沒有治世的本領或沒有能夠通曉事理,就算年紀很大,也不能稱作是前輩長者。一個人,與別人相比而沒什麽特長,那他就沒有做人之道,就是陳腐無用的人。隨心表達想法,日日變化更新,這跟自然的交替吻合,因此可以持久延年。若是皇上隨意詢問哪個村民,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因人而異,聽他們的,還不如皇上您自己用心體會呢! "當人不去評論時,事物之間自有規律,這些規律本來自然齊一;而當人的評論一出現,這些規律就不能一致了。規律是本質的、固定的,而人的評論則漂浮於事物之外,飄忽不定。既然言論跟事物本身的規律已不能諧和一致,那麽即便有話要說還不如不去說。說與事物規律不一致的話就等於沒有說,有的人一輩子絮絮叨叨的也像是不曾說過話似的,而有的人一輩子安靜如木未嘗不是在說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