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 第65节:以色列特种部队(10)      王军校 Wang Junjiao

  特种部队小分队指挥培训(1~2个月),包括地形识别和特种部队小分队野战指挥。
  反恐怖作战和人质营救训练,这是侦察营的重点训练科目之一,分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基础训练三个星期,高级训练五个星期,均在反恐怖学校进行。但学员完成训练回部队后,还要继续进行八个星期训练,由营里的教官执教。
  全天候、全地形野外识图训练,这是特种训练最重点的科目之一,是侦察兵的基本功,也是最难通过的课程。各部队视各自需要不同,自行确定训练时间,侦察营的训练时间要长一些。这种训练通常在沙漠和丘陵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要求士兵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地图上标定的数十个坐标点,并留下标记。一次野外识图训练,通常要持续几天甚至一星期,行程上百公里。1991年,总参侦察营两名新兵在内格夫沙漠训练时因脱水而死。但侦察营并未因此放松在这个项目上的训练。
  狙击训练一个半月,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在亚当特种训练基地国防军狙击学校进行步兵狙击训练,为期3周,主要内容是野战条件下的远距离狙击。
  第二阶段:
  在亚当基地国防军反恐怖学校进行人质营救狙击训练,主要训练150米内的近距离精确狙击,同样为期3周。单兵特种技能训练,包括工兵爆破、越野驾驶、徒手格斗等内容。
  情报搜集训练,主要是培训观察、侦察技能和熟练使用通信器材。这部分训练在国防军情报和侦察学校进行,也分为基本侦察训练和高级侦察训练两个阶段。
  阿拉伯语培训,总参侦察营原则上希望所有战士都掌握阿拉伯语,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很难,所以只能对有语言才能的战士进行特别培养,对其他语言才能不太好的战士只能作一般化的要求了。
  渗透和野外生存训练,这一部分的训练内容非常广泛,要学习在昼、夜和各种气候条件下,从陆路、海上、空中向敌后渗透,并在野外条件下生存的技能。在进行这部分训练时,受训的新兵要分别赴北部军区高山部队学习滑雪和严寒条件下的生存技能;去海军潜水学校进行潜水训练;在温盖特军体学院学习攀登和索降;还要去南部内格夫沙漠中的贝都因部落里学习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
  五、武器装备
  在总参侦察营的训练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求士兵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武器装备。到目前为止,侦察营使用过的武器装备也的确是五花八门。在单兵武器方面,有以色列自产的,如“乌齐”式和“加利尔”式自动步枪;有从他国购买的,如美制M-16系列自动步枪;还有从战场上缴获的,如前苏联的AK-47自动步枪。总体而言,20世纪60年代的主要武器是“乌齐”,20世纪70年代是AK-47,20世纪80年代是“加利尔”,20世纪90年代是M16系列卡宾枪(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从M16A1改型的CAR-15,20世纪90年代中期换成了新型的M4)。
  目前,总参侦察营的标准单兵武器是美制M4卡宾枪(M16A2短枪管型)和同属M16系列的CAR-15卡宾枪。美军特种部队现在也装备M4卡宾枪。它的通用性较好,可装备各种附件。在进行人质营救作战时,以色列特种部队通常根据不同需要在枪上加装以色列自产的反恐怖作战套件,包括准直式反射瞄准镜、4倍昼间瞄准镜、战术电筒、激光瞄准具、脚架、消音器和夜视仪等。此外,这种枪可外挂M203榴弹发射器,发射40毫米低速小型榴弹,最大射程400米,杀伤半径5米。
  以色列特种部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换装M16系列卡宾枪。其实,以色列自产的“加利尔”也是一种不错的武器,惟一的缺点是不够轻便,不大适合特种部队使用。以色列决定用美制M16系列卡宾枪替换“加利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政问题——由于中东和平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进展,以色列国防预算逐年削减。M16可直接用美对以军援款从美国购买,比从本国订购“加利尔”要划算得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1节:英国特种部队(1)第2节:英国特种部队(2)第3节:英国特种部队(3)
第4节:英国特种部队(4)第5节:英国特种部队(5)第6节:英国特种部队(6)
第7节:英国特种部队(7)第8节:英国特种部队(8)第9节:英国特种部队(9)
第10节:英国特种部队(10)第11节:英国特种部队(11)第12节:英国特种部队(12)
第13节:英国特种部队(13)第14节:英国特种部队(14)第15节:英国特种部队(15)
第16节:英国特种部队(16)第17节:英国特种部队(17)第18节:英国特种部队(18)
第19节:英国特种部队(19)第20节:英国特种部队(20)第21节:英国特种部队(21)
第22节:英国特种部队(22)第23节:英国特种部队(23)第24节:英国特种部队(24)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