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的人生之路(1)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孫立群1950年生,197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係,歷史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捲》《新編中國歷朝紀事本末》《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中華文化通志·社會階層制度志》《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等。
在秦國到秦朝的歷史上,有兩個名聲顯赫的人物,這就是呂不韋和李斯。他們一先一後擔任丞相,主持秦國政事,為秦的強盛和滅六國,建立統一的大秦王朝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呂不韋、李斯的人生結局並不圓滿,呂不韋自殺而死,李斯身具五刑腰斬於鹹陽街頭。他們怎樣由功臣變為罪人?如何看待呂不韋、李斯的人生悲劇?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得到一些啓迪嗎?
上篇:呂不韋的人生之路
一 ,“奇貨可居”
“奇貨可居”現在是一句成語,指把難得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這句話出自呂不韋。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在邯鄲經商時,見到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他瞭解到異人的身世和秦國王室的情況,决定以異人為賭註,進行政治投機,想到得意處,不禁脫口而出:“此奇貨可居!”——呂不韋把異人作為囤積的商品,準備進行定立國君的政治投機,可謂古今第一人,可謂敢想敢幹!
呂不韋使用的語言與他的職業有直接關係。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生於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是戰國末年活躍在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大商人。他出身商人之傢,其父因經商發財,“傢富萬金”,是遠近聞名的大商人。呂不韋繼承父業,到各地經商,往來販賣,“傢纍千金”。經商的成功,使他觀察問題、處理事務處處用商人的眼光去衡量、判斷,以贏利為目的。當他决定棄商從政,嚮父親咨詢是否可行時,爺兒倆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呂不韋問:“耕田之利幾倍?”他父親是商人,對利潤的概念十分精通,脫口答道:“十倍。”呂不韋又問:“珠玉之贏幾倍?”答曰:“百倍。”種地經商,贏利多少,呂不韋的父親爛熟胸中。不料呂不韋話頭一轉,突然問道:“立主定國之贏幾倍?”父親沒想到搞政治怎麽和種地經商扯到一起來了?再說搞政治一旦成功,獲利豈能用數字計算?於是答道:“無數。”父親的回答正是呂不韋所要的答案。呂不韋說道:“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飽食;今定國立君,澤可遺後世,願往事之。”翻譯成現代文就是:現在拼命勞動,還不能獲得飽暖,如果定國立君成功,不僅一生衣食不愁,而且榮華富貴可以澤及後世,我現在就想做這筆生意!呂不韋和父親的對話,其語言完全是商人式的,即一切以贏利多少來衡量、判斷,他的父親答話非常簡練,一共說了六個字。呂不韋的問話包含了他個人獨特的價值觀,他把定國立君與耕地經商混為一談。這意味着在呂不韋的價值體係中,贏利至上,種地經商為了贏利,搞政治也要贏利。呂不韋要棄商從政,追求“無數”倍的利。
精明的商人追求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而且善於捕捉時機。在呂不韋看來,世間萬物都可以變成商品,或出賣,或交換。
春秋戰國時期,商人是一個十分活躍的群體,他們的足跡遍及各地,許多國傢的君主對他們都以禮相待。不過,在呂不韋看來,商人雖然有錢,但是富而不貴,在政治上沒有地位,而搞政治一旦成功,既貴且富,前途無量。基於這種考慮,呂不韋毅然棄商從政。他把自己的從政目標定得很高——要把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照一般人看來,這真是膽大妄為,異想天開!
然而,呂不韋居然獲得了成功!呂不韋為什麽能夠成功?這不能不說呂不韋是以獨特的商人視角觀察社會,同時具有商人的冒險精神。照一般人看來,秦國奬勵耕戰,法治嚴厲,老百姓被束縛得死死的,甚至連夫妻告別,常說的一句話都是“失法離令,若死我死”!可是,呂不韋卻帶着禮品,大搖大擺地朝鹹陽走去,這不是找死嗎?其實,呂不韋觀察到秦國並非無懈可擊,他也許不懂什麽是君主專製,什麽是人治社會,但是他知道衹要用重金拉攏,拿下關鍵人物,就沒有辦不成的事!看來,錢權交易,自古有之,在商海中打拼的呂不韋深明此道,他知道,宮中大事往往一人說了算,而夫人的枕邊風有時起關鍵作用。於是他先從外圍開始,打通華陽夫人的弟弟和姐姐,由他們說服華陽夫人,再由華陽夫人打動安國君,安國君權衡利弊,最後聽從了華陽夫人的主意,立異人為嫡嗣!呂不韋的政治投機終獲成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