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感悟   》 第65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17)      於丹 Yu Dan

  現在有很多人都對大學裏頭的管理制度很憤慨,認為不近情理,還有很多人際關係的糾葛,很復雜,我的幸運就在於我沒有受到什麽束縛。從小到大,我經歷這種成長的穿越,不僅是因為在我心裏有中國文化的積澱,更重要的是因為不斷有人以他們的言行在加強我的信仰。
  張越:說說來時的路吧。在你成長的歷程當中,受什麽樣的人和事的影響比較大?
  於丹:那太多了。我從小是一個挺封閉的孩子,喜歡文學。長大以後,讀大學,讀研究生,就有老師給我的影響,讓我知道點人讀了書以後要做什麽。我讀大學的時候是在八十年代,那時文科生挺自卑,老覺得是理科學不好才學文了。我是一個數學沒學好的女孩,念文科還不算太丟人,要是男生就特擡不起頭來了,一看就是學習不好。
  我那時候老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什麽知識都不能轉化成生産力,這怎麽辦啊?就是在這種心情裏面讀完大學,讀完碩士。我讀書的時候讀到一句話,後來我碩士畢業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先生恰好把這句話挂在我們的辦公室裏面,我大概看了五六年,這就是著名的"橫渠四句",宋代張載的四句話,叫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給我影響挺大,我覺得它說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感。
  如果一個人的心是為天地而立,他的坐標就很大。"為生民立命",就是對百姓有使命感,能做大就做大,能做小就做小;如果衹是為自己活着,肯定挺自私。什麽叫"為往聖繼絶學"?翻開那些佶屈聱牙的古代經典,一般讀者已經念不懂了,你總得幹點什麽,讓人們明白吧?也許一個人能做的事是簡單甚至淺陋的,但是我覺得因陋就簡地做點事比什麽都不做要好。你不能為大傢奉上一桌蛋糕的時候,哪怕奉上半桌窩頭,那也是做點事。什麽叫做"為萬世開太平"?其實,萬世太平都不是我們現在能夠看得到的。有些時代,文化會付出代價,比如經濟發達的時候,價值轉型的時候,文化不一定是最繁榮的。在這些時候,知識分子總得做點什麽吧?有一些知識分子,他可能為了這個時代而有所犧牲,但是要知道,人擡腿是往前走,落腿也是往前走,你正好趕上是落腿那一步,但你不能說這就不是前進。你要知道你現在做的事跟萬世太平一定是有關的。
  我就覺得,像這樣的一些話挺激勵我的,讓我覺得有些事情一定要去做。再說,有些人,就是我說的身體力行的那種人,他們流露出來的人格風範可能對我的影響也特別大。剛纔我說到我的導師聶石樵先生和師母,他們對我的影響就是這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孝敬之道(1)第2節:孝敬之道(2)第3節:孝敬之道(3)
第4節:孝敬之道(4)第5節:孝敬之道(5)第6節:孝敬之道(6)
第7節:孝敬之道(7)第8節:孝敬之道(8)第9節:孝敬之道(9)
第10節:孝敬之道(10)第11節:孝敬之道(11)第12節:孝敬之道(12)
第13節:孝敬之道(13)第14節:孝敬之道(14)第15節:智慧之道(1)
第16節:智慧之道(2)第17節:智慧之道(3)第18節:智慧之道(4)
第19節:智慧之道(5)第20節:智慧之道(6)第21節:智慧之道(7)
第22節:智慧之道(8)第23節:智慧之道(9)第24節: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