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下一站,中国 》
第65节:第六章."唱衰中国"--当代的两种"中国想象"(上)(8)
陈季冰 Chen Jibing
外界很多人以为,中国的改革轨迹是全新的道路。其实,过去20年来,其他国家早就实验过中国国营企业的各种改革方案,而且都已经宣告失败。从东欧、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前社会主义及前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如何成功过渡到市场经济已有规范和禁忌,各国之间的差距其实微乎其微,外界和中国不能再以中国"与众不同"含混带过。最重要的就是,中国政府必须承诺不再干预总体经济、容忍独立的司法体系、强迫金融体系在商言商处理业务。这是所有企业运作的所需环境,无论公营、民营,只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国家必须放弃主导经济的权力,无论这项权力是在官僚体系、金融体系,或是在司法部门。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经济和政治能够、也必须一分为二。的确,中国的问题就是政治和经济难分难解,所有的经济问题最后也演变为政治问题。(同上第283页。)
中国使出浑身解数来避免经济危机,最被外界叫好及大肆报道的决策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展现变革的决心。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根据,大部分的证据正好相反。中国是在外来投资数字开始下滑时,才开始和美国谈判入世双边协议……但世界贸易组织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变革一定必须来自内部。(同上第302-305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达到的唯一效果,只是再度令外国投资者产生憧憬,再度把他们带到云端。似乎任何一点有关中国的"利好"信息都会促使"中国梦"长存不醒。
因此,斯塔德威尔以嘲讽的口吻告戒西方投资者:
外资投入中国已有几百年历史,未来还会继续押注。虽然只有极少数在中国国内市场发了大财,但是企业赌徒永远络绎不绝。大部分人在中国铩羽而归的理由简单易懂,但是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力太大,仍然吸引许多企业飞蛾扑火。就像克罗1930年代提出的观念,从计算机到商业顾问,任何一种新产品及服务都想靠中国这个市场大发利市。只要已开发国家景气低迷,例如30年代的大萧条、90年代初期、21世纪头两年,西方平淡无趣的市况,使得中国市场的潜力鹤立鸡群。在这种时机,企业赌徒才会押下重注,潜在风险及报酬也都是最大。因此,未来几年投资中国的资金和期望可能将会攀升到历来仅见的水准。如果在市场胃纳有限、中国政局不明及财政管理失当等不利条件下,外界对于中国所有的预期竟然得以实现,说是梦想成真应该也不为过。(同上第324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无关紧要论"对于国际上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倒是形成了一种缓冲。乔·斯塔德威尔就说,中国挑战全球秩序的想法,建立在两个不太可能实现的假设之上。第一个假设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但实际上并不是;第二个假设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自有定见,也决心向外投射她的力量。但实际上中国主要依靠"表演外交" (Diplomatic theatre)而并不具备真正的军事实力。(同上284-285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乎无法威胁任何已开发国家。防空系统……根本无法抵抗北约组织的战机……以中国军方的真正能力,当然可能对周边地区施压。不过,压力有限,中国军方也很清楚。"(同上第287页。)
根本不需要作太多精确的分析,只要通过直观就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中国无关紧要论"与中国的客观现实相去太远。因此,这种论调在当时中国国内的舆论界并未泛起多少涟漪,也没有激起太多反驳的热情。而对于西方政治家和投资者来说,事实也已经证明,无论是杰拉德·西格尔不以为然的轻蔑还是乔·斯塔德威尔苦口婆心的劝告,即便构不成一种明显的误导,至多也只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唠叨,甚至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不过,在所有的"中国××论"中,"中国无关紧要论"是对中国自身损害最小的,甚或还会有好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 | 第2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2) | | 第3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3) | 第4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4) | | 第5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5) | 第6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6) | | 第7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7) | 第8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8) | | 第9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9) | 第10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0) | | 第1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 | 第1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2) | | 第13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3) | 第14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4) | | 第15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5) | 第16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6) | | 第17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7) | 第18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8) | | 第19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9) | 第20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0) | | 第2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1) | 第2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2) | | 第23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1) | 第24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2)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