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疏證   》 第64節:泰伯篇第八(5)      楊樹達 Yang Shuda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禮記?表記篇》曰: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緻也。取數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衛靈公篇》曰: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禮記?表記篇》曰: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荀子?勸學篇》曰:“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捨也。”
  《韓詩外傳?捲八》曰:孔子燕居,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纔竭而智罷,振於學問,不能復進,請一休焉。”孔子曰:“賜也欲焉休乎?”曰:“賜欲休於事君。”孔子曰:“《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父。”孔子曰:“《詩》雲:‘孝子不匱,永錫而類。’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兄弟。”孔子曰:“《詩》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耕田。”孔子曰:“《詩》雲:‘書而於茅,宵爾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𠔌。’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子貢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闔棺兮,乃止播兮,不知其時之易遷兮,此之謂君子所休也。”故學而不已,闔棺乃止。(《荀子?大略篇》文大同。)
  《禮記?檀弓上篇》曰: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牀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來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子曰:“興於詩;
  《陽貨篇》曰:子曰:詩,可以興。
  立於禮;
  《季氏篇》曰:伯魚曰: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堯曰篇》曰: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
  《左傳?昭公七年》曰:孟僖子將死,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
  《荀子?修身篇》曰:凡用血氣志意知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勃亂提。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衆而野。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傢無禮則不寧。(《韓詩外傳?捲一》文大同。)
  成於樂。”
  《禮記?樂記篇》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製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肢交暢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行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睏學紀聞?五》引《子思子》曰:夫子之教必始於《詩》、《書》而終於《禮》、《樂》,雜說不與焉。(《孔叢子?雜訓篇》同。)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雍也篇》曰: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易?係辭上傳》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孟子?盡心上篇》曰: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陳寅恪序第3節:自 序第4節:學而篇第一(1)
第5節:學而篇第一(2)第6節:學而篇第一(3)第7節:學而篇第一(4)第8節:學而篇第一(5)
第9節:學而篇第一(6)第10節:學而篇第一(7)第11節:學而篇第一(8)第12節:學而篇第一(9)
第13節:學而篇第一(10)第14節:為政篇第二(1)第15節:為政篇第二(2)第16節:為政篇第二(3)
第17節:為政篇第二(4)第18節:為政篇第二(5)第19節:為政篇第二(6)第20節:為政篇第二(7)
第21節:為政篇第二(8)第22節:八佾篇第三(1)第23節:八佾篇第三(2)第24節:八佾篇第三(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