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运动 》 从雅典到北京 》
第64节:伦敦后来居上(4)
戴维·米勒 D.W.Miller
A组: 田径 2520万美金
B组: 篮球、自行车、足球、体操、游泳、网球、排球 1220万美金
C组: 马术、手球、曲棍球、划船 810万美金
D组: 箭术、羽毛球、棒球、拳击、独木舟赛、击剑、柔道、现代五项、射击、垒球、乒乓球、举重、摔跤、赛艇 670万美金
E组: 跆拳道,三项全能 607万美金
在经历了2002年盐湖城事件之后,国际滑雪联合会在国际奥委会的施压下,将在冬奥会引进一套重新修改过的评分系统,用来取代过时、专制而且主观的6分制评分方法。2006年的都灵奥运会刚好赶上了这个改革,申请主办2010年冬奥会的各方对此也表示欢迎。这套新的评分系统在里昂的欧洲锦标赛的试评中获得成功,广受好评。滑联主席奥塔维奥o钦宽塔(Ottavio Cinquanta)表示,这套积分制系统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日后,这套系统将会被引进到跳台滑雪、花样滑冰等赛事中。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担心,"在新加坡大会上把项目评估列入日程"的说法会确有其事。尽管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一直尝试终止对项目评估的讨论,但在过去的10年里,对项目评估标准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丹尼斯o奥斯瓦尔德写信给罗格,承认需要对每个单项运动的保留与否进行投票,但是,为了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他要求进行无记名投票。国际奥委会向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提交了一份目录,里面含有国际奥委会委员在雅典奥运会上观察得来的需要保存的29个项目的资料。从这份目录看,项目委员会将会整理出一份最终目录,并在新加坡大会进行评估之前,把目录提交给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但这并不能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评估,它的可靠性不高。惊觉到项目评估日渐临近,国际现代五项联合会给他们的比赛安排了一个更为紧凑的日程--一天之内在同一个赛场完成5个单项比赛。这一安排会增加这项赛事的客观性,也使得电视转播的操作流程更简单了。
罗格感觉到了来自28个将要接受评估的体育项目的紧张气息,而高尔夫球、空手道、滚地球、七人橄榄球和壁球,这5个受认可的体育项目联合会在得到准许后,他发表申明:"评估并不代表我们会被迫修改项目。相反,通过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体育项目,可以让各个成员对奥林匹克的未来发展充分发表意见。"但是,如果怀疑田径运动是否有必要保留在奥运会中的话,那可真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奥林匹克比赛项目需要进行投票决定的事并非首例。1961年,在决定1964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要求体育项目的总数保持在15到22个之间。芬兰籍委员佛兰凯尔(Baron Frenckell)建议项目总数应该在20个以下。当年仅有6个体育项目无须投票就可以保留在奥运会内部,它们分别是田径、体操、划船、游泳、举重和摔跤。而箭术和手球都被排除出奥运会。非常有趣的是,另外两个最不受国际奥委会成员喜爱的运动项目是足球和现代五项。4年后,在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项目投票中,仅有3个项目没有得到任何反对票,它们分别是田径、拳击和游泳,在东京首次亮相的柔道惨遭排除。由于水球被排除,排球因此得以幸免。到了21世纪,奥林匹克体育项目被排除的最主要原因竟然是财政因素,因而导致了人们对项目排除的反感。
这种退化式的结果使国际奥委会一度陷入僵局,人们对国际奥委会主席感到失望,幸存的现代五项松了一口气,而被投票排除的棒球和垒球则遭受了一时之灾。没有新的体育项目得到奥运会的入场券,国际奥委会基层人员一度表现得异常粗暴,他们高声质问主席,有些人认为奥委会并不是在寻求历史性的发展,而是在慢慢倒退。壁球和空手道经过复杂的审核程序之后,终于得到了2012年奥运会的入场券,可它们都没有达到三分之二支持率的安全线,投票结果是:壁球得到63票赞成、39票反对;空手道得到63票赞成、38票反对。壁球在它最受欢迎的时候,曾经是铁定过关的项目;尽管空手道为奥运会带来了更多的武术项目,但很多人更喜欢跆拳道。棒球和垒球被排除在外,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因为它是这两个项目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
项目委员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警告:"毫无疑问,最专业的选手都会参加奥运会的高尔夫球赛。"国际奥委会因此在高尔夫球问题的处理上显得犹豫不定。尽管国际奥委会主席支持橄榄球加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中,但它仍然未能进入伦敦奥运会。橄榄球最后一次在奥运会上出现,是在1924年的奥运会上,以15人橄榄球球赛的形式出现。多年来,竟然没有人认真考虑或提出重振拔河比赛或者引进滑水比赛。作者对此感到很吃惊,因为,曾经在6届奥运会中作为比赛项目的拔河比赛非常适合进行电视转播,它对于技术的要求很低,比赛的资金投入也少,但却具有视觉的戏剧效果,同时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它能引起民族的热情。而滑水是一个流行的、年轻的、具有视觉震撼的运动。这两个项目都非常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王承教等 编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何振梁序言 | 第2节:中文版序言 | 第3节:罗格序言 | 第4节:初创(1) | 第5节:初创(2) | 第6节:初创(3) | 第7节:来自希腊的导师(1) | 第8节:来自希腊的导师(2) | 第9节:雅典(1) | 第10节:雅典(2) | 第11节:雅典(3) | 第12节:远见家(1) | 第13节:远见家(2) | 第14节:巴黎(1) | 第15节:巴黎(2) | 第16节:冷战,热吵(1) | 第17节:冷战,热吵(2) | 第18节:冷战,热吵(3) | 第19节:普莱西德湖(1) | 第20节:普莱西德湖(2) | 第21节:莫斯科(1) | 第22节:莫斯科(2) | 第23节:莫斯科(3) | 第24节:改革(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