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女仙外史   》 第六十四回方學士片言折七令 鐵先生一札服諸官      呂熊 Lv Xiong

  前者兩軍師同出濟南,率兵分道南徵。如今淮、揚、廬三郡皆平,高軍師之事已經完局,該說到呂軍師兵下河南了。雖然在這回敘起,要知呂師貞之取歸德,返在鹹寧將拔淮安之前,鹹寧之剋廣陵,卻在師貞既取開封以後。至景星之下廬州,呂軍師已兵下河南府矣。當師貞駐紮袞州時,原先令學士方以一潛入歸郡,去掉蘇張之舌,未煩一卒,未驅一騎,竟成大功,易如反掌的,試聽道來。
  那時方學士仍舊戴了黃冠,改作道裝,行至交界處所,不見有一個人守汛,笑道:“想是大兵來,盤詰不得,索性撤了。”
  迤邐來到東關,望見城頭黃蓋飄揚,城門緊閉,知是太守在城樓上。遂大叫道:“方外以一道人,係太守公至戚,千裏遠來,煩為通報。”守門兵士衹當不聽見,學士大聲連叫三五遍,太守聽得了,便喚門卒查問,卻傳失了兩字,稟說是方一道人。
  太守沉思一會,吩咐先請人署。
  原來歸德府知府姓軒,名伯昂,自少雅慕方孝孺,又從未相會,衹是心下私淑,所以方經做剋郡太守時,彼此暗相交洽,雖也未曾睹面,卻曉得方經表字以一,曾戴黃冠,就猜他去了個以字,卻也正合着機彀。當下回轎到官衙,見那道人坐在穿堂側捨。伯昂進署,即着人請人內書房,便下個隱語問道:“昔日為陰官署中道士,今日做陽官署中道士了。”以一答道:“前後一人,陰陽一理。”伯昂已是無疑,衹行個常禮,屏去從人,彼此先緻了夙慕之意。以一開言道:“軍師知弟與太守公神交,特地頓兵袞郡,先令請命。”伯昂應道:“弟原要做件非常之事,所以立願要交非常之友。而今學士公駕臨,是造就也。待我再請兩位同心者來相會。”就走嚮裏邊,拉着兩人同步出來,一個年艾的,形容清古,眉目疏朗,一個年甫弱冠,生得修眉細眼,頎而瘦勁。與以一次第相見,伯昂代言道:“此位錢先生諱芹,從蘇郡守姚公起義,為行軍祭酒,當中途變起,先生返微服入京,得脫於難,與弟也是神交,輾轉而至此。”又指少年道:“此位姓侯,名玘,是侯大司寇諱泰之孫。司寇殉難之日,年止四齡,弟忝為公門下士,幸得保孤至於今日。”以一稱贊道:“漢李善撫孤之事,千古無雙,今不得專美於前矣。
  尤可喜者,司寇之夫人曾氏,為帝師所救,現在濟南。即日祖母孫兒,相逢於萬死一生之處,又是千古至奇之事。”伯昂道:“有是哉?”以一又道:“未也。尚有姚公之子名襄,久受御史監軍之職,為呂軍師器識,錢先生見之,如見姚公,亦大快事。”此時錢芹喜極,不禁鼓掌,侯玘喜極,返覺眼中含淚。
  以一隨嚮伯昂道:“俟見軍師,侯世兄先去覲省今祖母,何如?”
  侯玘方笑逐顔開,躬立致谢。
  伯昂與錢芹齊問:“聞得攻取淮揚又有高軍師,畢竟是誰為政?”以一應道:“呂軍師天下纔也,靜如山嶽,動若雷霆,一技之長必拔,片言之善必錄,人人樂為致死。高軍師舊係鐵公參軍,呂軍師薦其纔,特拜亞軍師之職,亦猶諸葛之與公瑾,略差一着耳。今我四人既屬一傢,無庸說到歸降二字,竟寫個柬帖,去迎請軍師駕臨罷。”伯昂道:“還有微礙。郡轄一州八縣,唯商邑令素有意氣,睢州由人主張,自能遵從。其外七邑,也有麯謹不通,也有迂腐乖張、暴戾自用的,須侃侃鑿鑿,折得倒他,方能濟事。數日內是賤辰,必然藉此來議軍事,弟即呼學士為仙師,大傢一會,那時全仗懸河之舌。”以一道:“不順者移兵討之,如風鼓籜。今以太守公之屬員,不忍見其狼籍,當勉從鈞諭。”伯昂隨命擺上酒餚,痛飲達旦。
  未幾,闔屬官員次第來到郡城,伯昂宴於內堂,請出錢芹、方經相陪,曰:“錢先生為社中畏友,方仙師為塵外素交,皆所心契。”各官見二人品格不凡,各緻欽慕之意,說了些閑話,方議論到軍事。伯昂道:“聞得嚮來敵兵,衹攻府而不攻州縣,府城拔而州縣未有不下者,則此郡當先受兵。列公有何良策,為同舟之助?”睢州道:“我等屬員,唯”聽大人鈞命。”拓令道:“不然。官有大小,守土則無以異,似應各自努力。”虞令道:“聖人有雲:吾從衆。還須酌議和同為妙。”鹿令道:“以卑末之見,莫若各練鄉勇,謹守城池,再嚮省會請兵來援,縱有差跌,亦稍盡臣子之誼。”商令道:“敵人起義以來,奄有中土,王師幾經覆沒。戰固不能,守亦難言,要完臣節,唯有身殉。”伯昂故意大贊道:“此議為正。”
  以-道:“貧道自終南山望氣而來,知此土有異人。謬承太守公見留,延攬一番,得晤列公,可許貧道略獻芻蕘?”商令與睢牧齊聲道:“諸葛武侯尚須集進思,廣忠益,何況其下。
  願聞尊旨。”以一道:“貧道聞殉國難者謂之忠,不聞殉賊難者亦謂之忠也。孔悝之難,子路死焉,夫子非之。子羔去焉,夫子予之。孝康為高皇帝之儲君,建文為孝康皇帝之元子,高皇告於天而立之,是為天子。我不知燕王為何人所立乎?操兵人殿之時,總是一班逆黨姦臣,擁戴稱尊。律以《春秋》,名曰國賊。不知列公何以親賊而仇帝也!”說未竟,鹿令接口道:“當今為高皇之子,敢雲賊耶?”以一應道:“賊尚有二種,如陳友諒、張士誠輩,圖王不成,乃是草莽之賊。這個賊字,還屬浮泛,所以其下殉節者,雖不得謂之忠,亦得為颶尺之義。
  若王莽、朱溫、侯景之徒,謂之篡弒之賊,這個賊字方是真切。
  而今燕王稱兵犯闕,乘輿顛覆,國後灰燼,何以異此!適纔商侯『敵人起義』這句話,甚有合於人心。夫既知彼之為義,則此之為不義,又何待言哉?”衆皆相顧錯愕。
  伯昂假意說道:“仙師之論,嚴若《春秋》,但恨當日見義不明,失身至此,猶之貞女而嫁為盜婦,自當從一而終,何敢言及再釀耶?”以一道:“此喻固妙,然君臣與夫婦,到底是兩樣。女子之節,唯以此身為重,故無二義。若臣子之節,要當權其重輕,衡其大小,古人有棄暗投明,反邪歸正者,如王陵、馬援、魏微、李世前諸公,安得不謂之明良大臣乎?”考令問道:“當今以一旅之師,不四年而得天下,非真命,其能若是?濟南起兵,已歷十餘載,僅有齊地,徒稱建文年號,恐事之不立,依附者終不免為後世笑。仙師既能望氣,必知其數,可得聞其大略與?”以一毅色而答道:“嵩岱之靈,淮濟之氣,郁郁葱葱三十年矣。自中州之氣王而南北皆衰,應在女真人禦世。今者不自稱尊,崇奉故主,返為拗數,然而千古大倫於是乎立,忠臣義士之氣於是乎充塞天地。雖聖賢作為,不過如斯。
  若彼自建國都,自稱年號,即日真主,自然不可附之。鐵兵部書高皇神主懸於城堵,燕逆尚不敢攻擊,而況建文已立,宮殿設有聖容,天威赫赫,豈可與之抗衡乎?以愚觀之,彼之謀臣勇將,皆上應列宿,若欲囊括宇內,反掌間耳。乃按兵十年,訪求行在,原其心跡,一朝復闢,則四海不勞而定。猶之乎傢主罹難出亡,華堂大廈悉為庶孽所據,但使傢主人室,庶孽何所容其身乎?聞得目下用兵於河南淮北,是便於迎故主也。”
  錢芹道:“未識人倫,焉知天道。草茅庶民望建文復位,不啻大旱之望雲一霓,豈有賢人君子,而返細人之不若哉?”鹿令勃然變色道:“物各有主,我輩中有科名官爵出自當今者,安可一例而論?”以一大笑道:“豈列公之祖與父,亦皆為燕王之臣子耶?受高皇之恩,而盡忠於聖子神孫,即所以上報高皇在天之靈也。夫既不知祖父,亦何有於君哉?我乃世外之人,全無干涉,而娓娓言忠言義,不亦可笑!”商令瞿然而嚮伯昂道:“人心不同,有如其面。我輩自可各行其志,不審大人高見若何?”伯昂厲聲道:“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並鴻毛之不若,雖匹夫亦不為也。”
  時各官員嘿然心許,唯鹿令、柘令,外貌雖似倔強,其實氣餒心動,貪生怕死,尚在相對遲疑。商令又發言道:“要生則生,要死則死,慎勿處於兩歧,緻貽後悔。”伯昂微微冷笑道:“且請錢先生繕起降書,如有異路者,彼以彼為忠,我以我為義,不須畫押,從此分散。”錢先生更不推辭,立時授筆草就。書云:忠為立身之本,義乃經國之用。秉於方寸之中,塞諸兩儀之外。某等雖仕出新君,心存故主,聊藉一郡以潛蹤,愛望六師而托命。嚮傳定鼎濟南,禁殿嵩呼開日月;茲瞻建牙袞石。
  羽林雷動肅貌貅。簞食來迎,十萬人心如一;鼙聲至止,三千士氣無雙。雍雍乎鶴氅綸巾,快睹武侯氣象。兢兢然執矢負弩,幸憐太守庸材。合屬傾心,群僚泥首。
  軒太守看過,贊了幾句,送於各屬員。朽、鹿二令,目視同僚一回,忽發聲道:“似此降書,不卑不污,古所未有。”便舉手嚮錢芹稱謝道:“大為我等生色。”商令笑說道:“兩公亦服,真可謂一紙書,賢於十萬師也。”於是自太守起,次第署名,其同知缺員,通判公出外,餘經、校、丞、簿等官,皆為填註,隨差佐貳兩員,迅赴袞州迎請王師。
  數日間,報說軍師已至夏邑境上,軒太守率令各官,直到虞城地面,排班跪接。呂軍師下輿,親自扶起。伯昂喜出意外,呈上府庫册籍,先自辭回。軍師到了歸德,兵馬盡屯城外,衹帶劉超、姚襄二將,三十騎進城,徑人府署內堂。方以一已易官服,先來施禮,軍師道:“學士與軒公,可謂不負數十年之神交。”太守道:“職內疚猶存,外慚難滌,何敢當軍師奬養。”
  隨引錢芹、侯玘前謁,代陳始末。姚襄聞說是父親勤王舊友,揮淚再拜,互緻殷懃。太守設樂宴享,名罄衷麯。
  越日,鐵都御史率領大隊軍馬皆到,伯昂迎人公館,邀請諸將,犒賞軍士,無不合宜。時各屬錢糧,伯昂早已提解,夠支半年兵餉。軍師大喜,隨會集諸文武,商議進取汴郡之策。
  伯昂進言道:“開封南北憑河,唯東面可攻,由睢水而渡,不三百裏直薄城隅。此地轉餉亦易。”錢芹道:“彼聞已下歸德,必憑睢水而立寨,以扼我之渡,莫若先取汝寧,由上蔡扶溝,至中牟渡河,攻其不備何如?”軍師道:“二公之策,可以合用。請先生冠吾冠,衣吾衣,坐我車,建我旗,假我軍師,與鐵都憲率軍至睢水,相機爭持。勝則長驅直進,彼必退守陳留,悉力守禦。我則別引一師,南下毫州,取道拓城,沿河而走洧氏,從中牟渡河,徑襲城之西隅,可唾手而下也。臨期尚有秘策,更當遣人知會。”衆皆大服。乃自草奏,特薦軒伯昂為開、歸兩郡巡道,暫攝府事,錢芹為方外司馬監軍事,侯玘為庶士,同方學士先行詣闕復命。這纔是舌劍唇槍,衹片言,降服了一州八縣,更有那潛兵鏖戰,剛半夜,平定了中土神州。請看次序衍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西王母瑤池開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第二回蒲臺縣嫦娥降世 林宦傢後羿投胎
第三回鮑仙姑化身作乳母 唐賽兒誕日悟前因第四回裴道人秘授真春丹 林公子巧合假庚帖
第五回唐賽兒守製辭婚 林公子棄傢就婦第六回嫁林郎半年消宿債 嫖柳妓三戰脫元陽
第七回掃新壟猝遇計都星 訪神尼直劈無門洞第八回九天玄女教天書七捲 太清道祖賜丹藥三丸
第九回賑饑荒廉官請奬 謀伉麗貪守遭閹第十回董傢莊真素娥認妹 賓善門假端女降妖
第十一回小猴變虎邪道侵真 兩絲化竜靈雨濟旱第十二回柳煙兒捨身賺鹿怪 唐月君為國掃蝗災
第十三回邀女主嵩陽懸異對 改男妝洛邑訪奇才第十四回二金仙九州島遊戲 諸神女萬裏逢迎
第十五回姚道衍倡逆興師 耿炳文拒諫敗績第十六回王師百萬竪子全亡 義士三千鐵公大捷
第十七回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第十八回陳都督占讖附燕王 王羽士感夢迎聖駕
第十九回女元帥起義勤王 衆義士齊心殺賊第二十回太陰主尊賢創業 禦陽子建策開基
第二十一回燕王殺千百忠臣 教坊發幾多烈女第二十二回鐵兵部焦魄能誅衛士 景文麯朽皮猶搏燕王
第二十三回鮑道姥賣花入教坊 曼陀尼懸珠照幽獄第二十四回女無師延攬英雄 諸少年比試武藝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