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大小眼看美國 》
第64節: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爭氣(1)
陳強 Chen Jiang
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爭氣
--兼對某些網友的回應
2007年9月26日,我在父女博客上發表了歸國感受《回國後,我怎麽反而不習慣了》,後來被《中國青年報》話題版采用,接着海內外衆多網站轉載,還被新浪博客擺在頭條位置上激發網友們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從博客上現有的1300多條評論看,多數網友是贊同或同情我的觀點的,但也有一些反對、挖苦、謾駡的聲音,有人甚至給我準備了"漢姦"、"賣國"、"美國反華勢力的代表"之類的帽子。網上憤青的過激評論早在我預料之中,我根本沒有必要去嚮他們表白自己多麽"愛國",因為我和太太、女兒如期回國服務,本身就足以說明問題。
有人好言相勸:"你既然那麽看不慣國內的某些事,為什麽不繼續留在美國,爭取個緑卡?"我想告訴他,因為美國不是我的祖國,而且我知道,許多中國人在美國生活並不太舒坦。
既然一些中國人在國外待得不舒服,為什麽不立馬回國當"主人"呢?儘管我全家選擇了回國,但我理解那些暫時留在海外的同胞們--因為中國和發達國傢在文明程度上還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社會秩序、社會公德等方面。許多海歸看中的並非發達國傢的物質條件,而是文明的環境,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和發達國傢之間的差距,主要不在硬件,而在於軟件上。
"既然你認同中國,回到了祖國,就應該習慣國內的行為方式,不要再說三道四。"就此,我倒想問一問:如果我看不慣親人的某些行為,是不是可以直截了當地嚮他指出來?既然中國是我的傢,中國人是我的同胞,我為什麽不能在自傢裏亮亮傢醜?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當我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我讀過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竜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使我對中國的國民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真正對我造成視覺衝擊並引發深思,則是在走出國門之後。
記得2000年春,我第一次出境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在靠近中國滿洲裏的一個俄方火車站的售票窗口,10多個中國人擠成一團,有兩個白種人在一旁大聲問:"誰是最後一個?"原來他們也想買票,卻不知道該排在誰後面。
中國人在海外丟人現眼的事,媒體時有曝光,甚至引起高層的關註。我們都知道,在國內不排隊、隨地扔垃圾已經習以為常。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國人把這種"正常"的習慣不自覺地帶到國外時,為什麽讓所在國的人覺得不舒服呢?這到底是我們自身文明的缺失還是東西方文明的衝突?
沒有出國,不會有切身的比較;沒有比較,就不知道我們和別人的差距。當我走過四大洲十多個國傢,在美國旅居了一段時間之後,心理上的反差就越來越強烈。
這種痛心疾首的感覺,時不時地追問我:是什麽使咱們中國人在世界舞臺上的形象顯得如此醜陋?
是我們中國人沒文化嗎?顯然不是,因為我們是文明古國,我們是禮儀之邦,我們曾經是東方文明的中心。可為什麽過去拜我們為師的韓國,現在看上去似乎更像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我在韓國看到,人人彬彬有禮,地上幹幹淨淨。
是我們的經濟還不夠發達嗎?且不和西方發達國傢比,到同樣是發展中國傢的馬來西亞去看看。在這個以馬來人為主體的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傢,即便是3個人買東西,他們也是會排隊的。我還到過一個幾乎全是黑人的加勒比海島國--巴哈馬,當地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禮貌待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 第2節:自序(1) | 第3節:自序(2) | 第4節:自序(3) | 第5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1) | 第6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2) | 第7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3) | 第8節:為什麽說誠信是美國社會的通行證(4) | 第9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1) | 第10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2) | 第11節: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活雷鋒"(3) | 第12節:免費公共資源從何而來(1) | 第13節:免費公共資源從何而來(2) | 第14節:殘疾人在美國處處受優待(1) | 第15節:殘疾人在美國處處受優待(2) | 第16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1) | 第17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2) | 第18節:美國窮人如何過日子(3) | 第19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1) | 第20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2) | 第21節:市長為啥不領一分錢工資(3) | 第22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1) | 第23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2) | 第24節:為什麽要由陪審團來審案(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