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疏证   》 第64节:泰伯篇第八(5)      Yang Shuda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卫灵公篇》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礼记?表记篇》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荀子?劝学篇》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韩诗外传?卷八》曰:孔子燕居,子贡摄齐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孔子曰:“赐也欲焉休乎?”曰:“赐欲休于事君。”孔子曰:“《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事父。”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而类。’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事兄弟。”孔子曰:“《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赐欲休于耕田。”孔子曰:“《诗》云:‘书而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子贡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阖棺兮,乃止播兮,不知其时之易迁兮,此之谓君子所休也。”故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荀子?大略篇》文大同。)
  《礼记?檀弓上篇》曰: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牀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来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子曰:“兴于诗;
  《阳货篇》曰:子曰:诗,可以兴。
  立于礼;
  《季氏篇》曰:伯鱼曰: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尧曰篇》曰: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左传?昭公七年》曰:孟僖子将死,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荀子?修身篇》曰: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韩诗外传?卷一》文大同。)
  成于乐。”
  《礼记?乐记篇》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肢交畅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行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困学纪闻?五》引《子思子》曰: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孔丛子?杂训篇》同。)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雍也篇》曰: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易?系辞上传》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孟子?尽心上篇》曰: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 言第2节:陈寅恪序第3节:自 序第4节:学而篇第一(1)
第5节:学而篇第一(2)第6节:学而篇第一(3)第7节:学而篇第一(4)第8节:学而篇第一(5)
第9节:学而篇第一(6)第10节:学而篇第一(7)第11节:学而篇第一(8)第12节:学而篇第一(9)
第13节:学而篇第一(10)第14节:为政篇第二(1)第15节:为政篇第二(2)第16节:为政篇第二(3)
第17节:为政篇第二(4)第18节:为政篇第二(5)第19节:为政篇第二(6)第20节:为政篇第二(7)
第21节:为政篇第二(8)第22节:八佾篇第三(1)第23节:八佾篇第三(2)第24节:八佾篇第三(3)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