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孔學感悟集:論語力 》
第64節:裏村先生訪談於丹(6)
於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於丹:今天我們要重新讀經典,會獲取很多很簡單的道理。《論語》中有這樣的話:"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一則一喜,一則一懼。"就是說,作為子女不可不將父母的年紀記在心中,一則你應當感到高興,因為他(她)們高壽,至今還健在;二則以為他(她)們年邁,你心中應當越來越為他們所擔憂了。
今天我們總看到父母們歡天喜地給孩子舉辦生日Party,但是真誠地給父母祝壽的兒女又有多少人呢?我之所以講這些經典,其實願望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在最普通的樸素行為層面上要有孝敬之心,兒女要多孝順一點,讓老人心安一點。
裏村:鬍錦濤主席提倡的"和諧社會"與你講的《〈論語〉心得》有無共通點和切合點?
於丹:"和"這個概念本身是《論語》首先提出的,即"禮之用,和為貴"。《論語》也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他獨立的主見,但是這個社會整體應該是"和諧"的。這就像日本叫大和民族一樣,"和"的思想是東方民族共有的一種文化理念,不管今天哪一任政府去提倡,它畢竟是文化根性中固有的東西。
裏村:所以說,講"和諧社會"與孔子思想和《論語》是十分吻合的呀。
於丹:社會在嚮前發展,有一些文化理念中有用的東西在各個社會都會得以延伸。我講《論語》中的"和"是着眼於經典本身,並不是着眼於當下,因為"和"在今天的社會中是有綿延價值的,"和"是人際交往、共生共存的原點。以"和"為貴,首先受益的是他自己的親人,其次是朋友,再次則是周邊所有的人,最終將一直延伸到人民和國傢。其實,"和"這一體係由內嚮外,所以我們最應該回到自己內心,"和"其一生,祝福生命,每個人都應"和"其一生做最好的自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1) | 第2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2) | 第3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3) | 第4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4) | 第5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 | 第6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 第7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1) | 第8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2) | 第9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1) | 第10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2) | 第11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3) | 第12節:於丹《論語》扶桑行(1) | 第13節:於丹《論語》扶桑行(2) | 第14節:於丹《論語》扶桑行(3) | 第15節:於丹《論語》扶桑行(4) | 第16節:於丹《論語》扶桑行(5) | 第17節:於丹日本講座(1) | 第18節:於丹日本講座(2) | 第19節:於丹日本講座(3) | 第20節:於丹日本講座(4) | 第21節:於丹日本講座(5) | 第22節:於丹日本講座(6) | 第23節:於丹日本講座(7) | 第24節:於丹日本講座(8)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