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五編 文化薈萃(13)      董耀會 Dong Yaohui

  需要指出的是,拉達是個蔑視中國文化的西班牙外交官,報告中對中國科技多持否定、貶低的態度。但就是他也不得不承認中國長城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工程之一”,贊嘆之詞溢於言表,可見長城魅力之偉大。
  拉達後來在介紹“大明王國的遠古史及其自古至今的變化”時,一再嚮歐洲人提到了長城。他從黃帝說起,認為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皇帝,“繼後,一個名為嬴政的皇帝登上帝座,正是他建立了前文所述的邊界城墻,長達600裏格。為了修建這座城墻,他在全國民衆三人一組地徵募勞力,第一次的徵募是每一地區的每三個人中先徵一個,而在後來的徵募中,則是在每五個人裏面抽兩個。由於離鄉背井,氣候不適,大部分人都死於修建長城的工程中”。
  由上可知,長城的長度在巴布達、達剋魯茲、拉達的筆下各不相同,分別為400裏格、100裏格和600裏格,究竟哪一個的較為準確呢?如果將長城的長度定為5000公裏的話,按100裏格等於400英裏換算,那麽拉達所說的600裏格較為接近事實。
  長城何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長城代表一種創造性天才的傑作,是當今世人公認的世界奇跡。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持續時間,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建築形態的巨大讓人震撼,更有許多人文的深刻內涵。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首先是歷史跨度長,中國的文明史走過5000年,而長城的修築史就有2000多年,是我們祖先寫在大地上的歷史畫捲。長城興衰史是歷代封建王朝更替的記錄。其次,長城的規模是人類歷史上人造工程之最。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在一起大約有5萬公裏以上,其中秦、明兩朝超過5000公裏,而漢朝有1萬公裏,分佈在10多個省、市自治區,僅在內蒙古就達1.5萬公裏。修築長城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驚人。秦朝動用100萬士兵修築長城,北齊徵發180萬人修築長城。隋朝共修7次長城,每次都不下3萬人,有時發男丁百餘萬。明朝在其統治的270多年裏從未停止修築長城,把修長城的工程技術發展到最高水平。長城表現出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輝煌成就,反映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能工巧匠,匠心獨具,建築樣式多姿多彩,城墻、垛口、敵樓、關城的城樓,城門等的佈局設計和建築手法都表現高超的藝術和成熟的建築風格,是建築史上的傑作。在形態上,具有陽剛與陰柔之美,既氣勢磅礴、雄偉壯麗,又回環盤旋曼妙多姿,是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巧妙結合。長城偉岸的身軀穿行於戈壁灘、橫亙在茫茫草原、伸展到大海潮頭,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的創造力,訴說人間無盡的滄桑,使大自然平添了靈性。
  在軍事方面,長城體現出軍事防禦思想,在軍事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冷兵器時代,高大的城墻是很難逾越的障礙。中原的農業生産需要安定,而遊牧民族飄忽不定,對農業生産構成很大的威脅,修築長城是農耕民族防禦遊牧民族的必然選擇。古代長城的修築是有備無患、積極防禦思想的反映,長城在我國多民族國傢的形成和發展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不僅漢族修築長城,少數民族政權也修築長城,長城在某個歷史時期不僅是民族的隔離綫,同時也是民族融合的紐帶。
  長城對於世界瞭解中國,中國走嚮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漢朝,長城就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起了保護作用,保護了當時中外交往的通道絲綢之路。現在有許多的外國人知道中國是從長城開始的,長城可以說是世界上其他國傢人民瞭解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萬裏長城這一凝結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與力量的宏偉建築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是永恆的痕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珍貴遺産,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中國萬裏長城定為世界文化遺産,北京八達嶺長城特區代表萬裏長城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文化遺産證書,原件收藏在中國長城博物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編 歷史沿革(1)第一編 歷史沿革(2)第一編 歷史沿革(3)第一編 歷史沿革(4)
第一編 歷史沿革(5)第一編 歷史沿革(6)第一編 歷史沿革(7)第一編 歷史沿革(8)
第一編 歷史沿革(9)第一編 歷史沿革(10)第一編 歷史沿革(11)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第二編 建築遺存(1)第二編 建築遺存(2)第二編 建築遺存(3)
第二編 建築遺存(4)第二編 建築遺存(5)第二編 建築遺存(6)第二編 建築遺存(7)
第二編 建築遺存(8)第二編 建築遺存(9)第二編 建築遺存(10)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