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艺术人生   》 第64节:绝对幕后之杨澜(1)      王峥 Wang Zheng    朱军 Zhu Jun

  绝对幕后
  “杨澜的收视率破记录了!”组里的制片拿到刚刚下发的《栏目收视表现》,没有像往常一样贴到布告栏上,而是一个一个办公室通报着喜讯。所到之处一片惊叹,“4.10的收视率,太棒了。”
  既好做又难做的节目
  在一次栏目组的例会上,制片人王峥接了个短暂的电话。“杨澜刚才同意上节目了,”王峥说,“这期节目的关注度不会低,准备要充分”。
  在节目策划阶段,策划们公认杨澜的魅力在于思想而不是美丽,杨澜的角色定位不简单:“她是时代转型的符号,也是公众形象的符号。” 杨澜曾经荣获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曾经加盟凤凰卫视主持《杨澜工作室》;在创办阳光卫视主持《杨澜访谈录》期间,访问过三百多位各国杰出人物,是一位深谙人物访谈内幕的嘉宾。
  “如果偷懒,杨澜很好做,她知道你做节目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但也特别难做,因为她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采访内容几乎大同小异,你很难看到不太一样的她。”我接到杨澜这期节目的任务时这样想。我将面对的是同行中的前辈、高手,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期节目不好做还有另一个原因:朱军在《时刻准备着》一书中提到和杨澜的交往,正是杨澜的一席话,激起了他到中央电视台实现理想的冲动。面对主持经验丰富,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杨澜,朱军是否会“心慈手软”?直到录制现场我还在担心着。
  初识杨澜、初见杨澜
  我跟很多观众一样,在电视节目并不多样的90年代,每个周日下午看杨澜主持的《正大综艺》。那时候感觉这个节目像一阵清风,给人清清爽爽的感觉。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对杨澜会有多少崇拜,但对我这个年纪或者比我再大一些的人来说,她曾经非常具有号召力。很多人都把她的人生轨迹当成未来的蓝图,从事电视工作、出国留学,这些都是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
  其实第一次见到杨澜是在2000年初,当时她来我的母校复旦大学做讲座,而我是即将毕业、正在工作与出国读书之间犹豫不决的四年级学生。我至今还记得当天的情景,以及她说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敢于尝试,有机会一定要出国读读书”。这句话让我走到了今天,不然或许我正在一家外企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我曾跟她开玩笑说,不知道她鼓动了多少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在犹豫中毅然出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节:序第2节:解读《艺术人生》(1)第3节:解读《艺术人生》(2)
第4节:解读《艺术人生》(3)第5节:解读《艺术人生》(4)第6节:解读《艺术人生》(5)
第7节:朱军访谈录(1)第8节:朱军访谈录(2)第9节:朱军访谈录(3)
第10节:激情现场之赵本山(1)第11节:激情现场之赵本山(2)第12节:激情现场之赵本山(3)
第13节:激情现场之赵本山(4)第14节:激情现场之赵本山(5)第15节:激情现场之赵本山(6)
第16节:绝对幕后之赵本山第17节:激情现场之陈凯歌(1)第18节:激情现场之陈凯歌(2)
第19节:激情现场之陈凯歌(3)第20节:激情现场之陈凯歌(4)第21节:激情现场之陈凯歌(5)
第22节:绝对幕后之陈凯歌(1)第23节:绝对幕后之陈凯歌(2)第24节:激情现场之陈坤(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