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清史演義   》 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圓明園四春爭寵      蔡東藩 Cai Dongfan

  且說鹹豐帝迭聞捷報,心中欣慰。少年天子,藴藉風流,衹因長毛蔓延,烽煙未靖,不免宵旰勤勞,連那六宮妃嬪,都無心召幸。這番河北肅清,江南復連報勝仗,自然把憂國憂民的思想,稍稍消釋。大凡一個人,遇着安逸時候,容易生出淫樂的念頭,況鹹豐帝身居九五,年方弱冠,哪裏能拋除肉欲?若抑若揚,絶妙好辭。即位二年,曾册立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皇后幽嫻靜淑,舉止行動,端方得很,鹹豐帝衹是敬她,不甚愛她。此外妃嬪,雖也不少,都不能悉如上意。衹有一位那拉貴人,芙蓉為面,楊柳為眉,模樣兒原是齊整,性情兒更是乖巧;兼且通滿漢文,識經史義,能書能畫,能文能詩,滿清二百多年宮闈裏面,第一個能幹人物,要算這位那拉氏。就使順治皇帝的母親,相傳是色藝無雙,恐怕還不能比擬呢。回應孝莊後。
  這位那拉氏籍貫,說將起來,恰要令人一嚇,她就是被清太祖滅掉的葉赫國後裔。回應第二回。太祖因掘出古碑,上有“滅建州者葉赫”六字,所以除滅葉赫。衹因太祖皇后,本是葉赫國女兒,為了一綫姻親,特令苟延宗祀,但不過陰戒子孫,以後休與結婚。順治後頗謹遵祖訓,傳到鹹豐時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訓漸漸忘懷;且因那拉氏的祖宗,並非勳戚出身,入宮時衹充一個侍女,後來漸遭寵幸,封為貴人。清製:皇后以下,一妃二嬪,貴人列在第三級,與皇后尚差四等,本來是不甚註意,誰知後來竟作了無上貴婦。命耶數耶!
  那拉氏幼名蘭兒,父親叫作惠徵,是安徽候補道員,窮苦得不可言狀,遺下一妻二女,回京乏資,虧了個清江知縣吳棠,送他賻儀三百兩,方得發喪還京。看官!你道這吳知縣何故送他厚賻?吳宰清江時,曾有副將奔喪回籍,與吳有同僚舊誼,因副將舟過清江,乃遣使送給厚儀,不意去使誤送鄰船。這鄰船就是那拉氏姊妹北歸,正慮川資不繼,忽來了這項白鏹,喜從天降。那是吳縣官得知誤送,幾欲索還,旋聞係惠徵喪船,從前也有一面緣,就將錯便錯的過去,不過把去使訓斥了一頓。誰知後來的高官厚祿,都是這三百兩銀子的報酬。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是吳縣官運氣。蘭兒曾語妹道:“他日吾姊妹兩人,有一得志,休要忘吳大令厚德。”志頗不小。
  回京後,過了一二年,正值鹹豐改元,挑選秀女,入宮備使。蘭兒奉旨應選,秀骨姍姍,別具一種豐韻,鹹豐帝年少愛花,自然中意,當即選入宮中,服侍巾櫛。蘭兒素好修飾,到此越裝得秀媚。娥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用討武瞾檄中語,已寓深意。衹因鹹豐帝政躬無暇,蘭兒的佳運,尚未輪着,所以暫屈轅下。到了鹹豐四年,這蘭兒命入紅鸞,緣來福輳,竟居然得邀天寵了。一日,鹹豐帝退朝入宮,面上頗有喜色,適值皇后奉太後召,赴慈寧宮。宮嬪競上前請安,蘭兒也在後面隨着跪下,被鹹豐帝瞧見,不由的惹起情腸,當下令宮嬪各回原室,獨留蘭兒問話。蘭兒一寸芳心,七上八下,也不知是禍是福,遂嚮鹹豐帝重行叩見。鹹豐帝溫顔悅色道:“你且起來,立在一旁!”蘭兒復叩首道:“謝萬歲爺天恩。”這六個字從蘭兒口中吐出,仿佛似雛燕聲,黃鶯語,清脆得了不得。待蘭兒遵諭起侍,由鹹豐帝仔細端詳,身材體格恰到好處,真個是增之太長,減之太短,亭亭玉立,無一不韻。那滿頭的萬縷青絲,尤比別人格外潤澤,玄妻鬒發,不過爾爾;還有一雙慧眼,俏麗動人,格外可愛。情人眼裏出西施,況蘭兒確是可人。頓時把這位少年天子,目不轉瞬的註着蘭兒。蘭兒不覺俯首,粉臉上暈起桃紅,含着三分春意,愈覺秀色可餐。鹹豐帝瞧了一回飽,方問她年歲姓名。蘭兒一一婉答,鹹豐帝猛然記憶道:“不錯不錯,你入宮已一兩年了。朕被這長毛鬧得心慌,將你失記,屈居宮婢,倒難為你了。”這數語傳入蘭兒耳膜,感激得五體投地,又叩謝溫語優奬的天恩。鹹豐帝見她秀外慧中,越加憐愛,恨不得立命承禦,適值皇后回宮,不得不遣發出去。看官記着!這一夕,鹹豐帝就在別宮,召進蘭兒,特沛恩膏。蘭兒初承雨露,弱不勝嬌,輸萬轉之柔腸,了三生之夙孽。綺麗中帶譏諷語。一宵恩愛,麯盡綢繆,把鹹豐帝引入彀中,翌日,即封她為貴人。她從此仗着色藝,竭力趨承,不到一兩年工夫,竟由聖天子竜馬精神,鑄造出一個小皇帝來。
  這且慢表,單說清宮挑選秀女,不限年例。鹹豐帝因寵幸那拉貴人,免不得續添宮娥,準備服役,遂又下旨重選秀女。滿蒙各族女孩兒,年在十四歲以上,二十歲以下,一概報名聽選。衹有財有勢的旗員,不忍拋兒別女,方賄賂宮中總監,替他瞞住,餘外不能隱蔽。一日,正是皇上親視秀女期限,一班旗下的女子,都與父母哭別,隨了太監,往坤寧宮門外,排班候駕。自辰至未,車駕不至,諸女來自民間,驟睹宮衛森嚴,已是心中忐忑;兼且站立多時,饑腸轆轆,未免怨恨起來。嗟嘆聲,嗚咽聲,雜沓並作。總監怒喝道:“聖駕將至,汝等倘再哭泣,觸動天威,恐加鞭責,那時追悔無及。”諸女被他一喝,越發慌張,戰慄無人色。
  忽有一女排衆直前,朗聲道:“我等離父母,絶骨肉,入宮聽選,統是聖旨難違,傢貧莫贖,沒奈何到此。就使蒙恩當選,也是幽閉終身,與罪犯囚奴相似。人孰無情,試想父母鞠育深恩,無以為報,生離甚於死別,寧不可慘?況現在東南一帶,長毛遍地,今日稱王,明日稱帝,天下事已去大半,我皇上不知下詔求賢,慎選將帥,保住大清江山,還要戀情女色,強攫良傢女,幽閉宮禁中,令她們終身不見天日,一任皇上行樂,歷朝以來的英主,果如是麽?我死且不怕,鞭撲何懼?滿清一代的奏議,多是媕阿取容惶悚感激的套話,鋪寫滿紙,不意有此女丈夫,真正難得。這一番話,說得宮監們個個伸舌。事有湊巧,鹹豐帝御驾適到,太監料已聽見,忙將這女子縛住,牽至鹹豐帝前請罪,叫她下跪。她偏不跪,仍抗言道:“奴一女子,粗知大義,不比你們齷齪小人,專知逢君之惡。今日特來請死,何跪之有?”鹹豐帝竜目一瞧,見她莊容正色,英氣逼人,不禁心折,便令太監替她釋縛,溫言諭道:“你前番的說話,朕在途中,衹聽得一半,你再與朕道來!”那女子照前復述,毫無囁嚅情狀。鹹豐帝道:“你真不怕死麽?”那女子道:“聖上賜奴死,奴死了,千秋萬古,頗識奴名,但不知聖上將自居何等?”說到此句,便欲把頭觸柱。王鼎屍諫,不及此女。鹹豐帝忙令太監攔住,便極口贊道:“奇女,奇女!朕命宮監送你回傢便了。”並召諸秀女上前,問願入選否?諸女皆不敢答。鹹豐帝道:“汝等都沒有答應,想是不願入選,宮監可一一送還,不準無禮!”鹹豐帝之不亡,賴有此耳。於是直言的女子,領了衆女俯伏謝恩,隨衆太監出去。
  鹹豐帝回宮,尚記念這奇女子,等到太監復旨,便問此女何人?太監奏稱:“此女出身寒微,他父是個驍騎校官職,是小得很哩。”鹹豐帝道:“你不要輕視此女,此女若不識文字,斷不能為此言。”太監道:“萬歲爺真是聖明。聞女傢甚貧,全靠這女課童度日,得資養親哩。”鹹豐帝道:“忠孝兩全,確是奇女,不意我旗人中,恰有這般閨秀,朕倒要設法玉成,保全她一世方好。”自是鹹豐帝時常留意,嗣因某親王喪偶,遂代為指婚。小子並非杜撰,可惜這女子姓氏,一時無從搜考,衹好待他時查出,再行補敘。
  且說鹹豐帝聞了旗女直言,頗思勵精圖治,日夕聽政,連那拉貴人都無心召幸。一日朝罷,接閱兵部侍郎曾國藩奏報:“水陸各軍,合攻九江城,賊堅守不能下,臣督水師三板船駛入鄱陽湖,毀去賊船數千艘,追賊至大姑塘,被賊抄襲後路,將內湖外江隔斷,賊復夜襲臣船,倉猝抵禦,竟緻敗衄,臣座船陷沒,案捲蕩然。臣自知失算,愧對聖上,願馳敵死難,經臣羅澤南勸臣自贖,臣是以待死候旨,伏乞交部嚴加議處!臣雖死,且感恩不朽”雲雲。鹹豐帝瞧了又瞧,不禁長嘆,便召軍機大臣入內,將奏報遞閱。內中有個滿軍機文慶,閱奏畢,便道:“曾國藩確是忠臣,即如此次敗仗,毫不隱諱,據實自劾,已見他存心不欺。現在東南一帶,如國藩的忠誠,實無幾人,皇上果加恩寬宥,他必愈加感激,時思報稱。奴才愚見,欲滅發逆,總在這國藩身上呢。”文慶頗獨具真鑒。鹹豐帝瀋吟半晌,方道:“你說亦是,你去擬旨罷!”文慶便草擬上諭,略說:“曾國藩自出嶽州後,與塔齊布等協力同心,掃除群醜,此時偶有小挫,尚於大局無損。曾國藩自請嚴議之處,着加恩寬免”等語。擬畢,由鹹豐帝瞧過,隨即頒發。
  衹鹹豐帝心中,未免怏怏,有幾個先意承志的宮監,便導鹹豐帝去逛圓明園。這圓明園是全國著名的靈園,園中一切佈置,沒有一件不玲瓏精巧,豁目賞心。所有樓臺殿閣,不計其數;昔人所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也差不多的景象。作者慣將亡國殷鑒作為比擬,可為善諷。此外如青鬆翠柏,瑤草琪花,碧澗清溪,假山幻嶂,更覺得密密層層,迷離心目。鹹豐帝朝罷餘閑,嘗去遊玩。這日到了園中,正值隆鼕天氣,花木多半蕭疏,不免鬧中帶寂,鹹豐帝轉灣抹角,嚮各處逛了一周,終覺得無情無緒。行一步,嘆一聲。宮監知竜心未悅,衹得麯意奉承,多方湊趣。有一慧且黠的某總管,竟啓口稟奏道:“這園內的花草,得邀宸盼,也算是修來幸福。可惜經鼕凋謝,不能四時皆春,現應續選名花入園,令它顔色常新,方不負聖躬寵眷。”鹹豐帝聞言微笑道:“世上沒有不凋的花草,任它萬紫千紅,一遇風霜,便成憔悴,除非是有美人兒,或者還可代得。”某總管道:“本年挑選秀女,萬歲爺聖德如天,叫她們個個回傢。倘若不然,令群女入值園內,豈不是衆美畢具了?”鹹豐帝道:“一班都是旗女,也不見什麽好處。”總管道:“萬歲爺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衹叫一道聖旨,令各省選女入侍,就使西子太真,亦可立緻。”歷代主子,統由此輩教壞。鹹豐帝道:“祖製不準采選漢女,哪裏可由朕作俑?”總管又道:“宮裏應遵祖製,園內想亦無妨。”硬要逢君之惡,殊屬可恨!鹹豐帝想了一回,便道:“這也須秘密辦理,不宜聲張。”某總管說聲遵旨,俟鹹豐帝遊畢,即隨駕回宮。
  不到半年,南中已獻入漢女數十名,供值圓明園,分居亭館,個個是纖穠合度,修短得中。更有那裙下雙彎,不盈三寸,為此金蓮瘦削,越覺體態輕盈。鹹豐帝得了許多美人,每日在園中遊賞,巧遇豔陽天氣,春色爭妍,悅目的是鬢光釵影,撲鼻的是粉馥脂芳。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香國蜂王,任情恣采,今夕是這個當禦,明夕是那個侍寢,內中最得寵幸的,計有四人,鹹豐帝賜她們芳名,叫作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
  牡丹春住在圓明園東偏,宮院名牡丹臺,嗣改名鏤月開雲;杏花春住在圓明園西室,宮院名杏花村館;武林春住在圓明園南池,池上建起一座寢宮,天然佳妙,池名武林春色,宮院亦就池出名;海棠春住在圓明園北面,宮院恰不是海棠名號,偏叫作綺吟堂。在鹹豐帝的意思,乃是將四春佳麗,分居四隅,綰住那一年春色,自己作為護花使者。樂將極矣。無如雨露雖是宏施,膏澤總難遍及,重門寂寂,夜漏遲遲,聽隔院之笙歌,惱人情緒,看陌頭之楊柳,倍觸愁腸。由悲生怨,由怨生妒,酸風醋霧,迷漫全園。誰意四春奪寵之時,正值太後彌留之日,鹹豐帝入侍慈躬,好幾日不到圓內,羊車望幸,愈覺無期。接連又是太後崩逝,哭臨奉安的手續,忙了兩三個月。鹹豐帝頗盡孝思,百日以內,未嘗入園。至易夏為秋,時日已多,哀思漸殺,方再入園中遊幸。當時四春娘娘,都已料聖駕將臨,眼巴巴的在園探望。偏這杏花春慧心獨運,捷足先登,數日前已遍賂值園宮監,叫他留意迎駕。那宮監得了好處,自然格外獻功,鹹豐帝未入園門,狡太監已先探報。杏花春即帶領宮眷等,至要路迎迓,遙見御驾徐徐過來,早已輕折柳腰,俯伏在地。是時因太後喪期,妃嬪等都遵製服孝,杏花春淺妝淡抹,越顯得雲鬟鬒黑,玉骨清芬。鹹豐帝瞧將過去,好似鶴立雞群,分外奪目,多日不見,益令人醉。忙竜行虎步的走將攏來,令她起立。杏花春珠喉婉轉,先稟稱臣妾迎駕,繼稟稱臣妾謝恩,然後站起嬌軀,讓鹹豐帝先行,自率宮眷等後隨。到了寢宮,又復叩首請安。鹹豐帝叫她不必多禮,並賜旁坐。這時候的杏花春自然提足精神,殷勤獻媚,把這鹹豐帝籠住不放。留連至晚,即留宿在杏花村館。翌日,復由鹹豐帝特旨,開群芳宴,傳諭各宮妃子貴人,都到杏花村館領宴。那時六院三宮,接奉聖諭,就使心中未愜,也衹好聯翩前來。園內的牡丹春、武林春、海棠春,滿肚子含着醋意,終究不敢不到。衹有鈕祜祿後,領袖宮闈,天子不能妄召,所以未嘗與宴。還有一位那拉貴人,奉了命,竟叫宮監回奏,稱病不赴。鹹豐帝聖度汪洋,總道她身懷六甲,無暇責備,誰知入宮見嫉,她已別有心腸。那拉氏之心術,已露一班。是日,杏花村館,大集群芳,“花為帳幄酒為友,雲作屏風玉作堆,”說不盡的綺膩風光,描不完的溫柔情態。鹹豐帝至此,樂得不可言喻。恐怕此時的歡樂,衹有鹹豐帝一人,杏花春或尚得其半,此外則陽作歡娛,陰懷妒忌,未必盡如帝意也。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圓則易缺,滿則易傾,鹹豐帝一生,也衹有這場韻事,算作極樂的境遇了。後人曾有詩詠道:
  纖步金蓮上玉墀,四春顔色鬥芳時;
  圓明劫後宮人在,頭白誰吟湘綺詞?
  鹹豐帝罷宴後,次日早朝,忽接到六百裏加緊奏章,忙拆開一閱,乃是荊州將軍官文,奏稱武昌復失,巡撫陶恩培以下,大半殉難,不禁大驚。看官!要知武昌失守情形,待小子下回說明!
  ----------
  酒色財氣四字,為人生最大之魔障,而色之一關,尤為難破,其釀禍亦最甚。士大夫之傢無論已,試觀歷朝以來,亡國之朕,大半由於女色。若僅僅酗酒,僅僅嗜財,僅僅使氣,雖不能無弊,國尚不至於亡。鹹豐帝頗號英明,當時稱為小堯舜,觀其聞選女之讜言,不加以罪,反褒奬之,其器識已可見一斑,然卒未能屏除肉欲,幸那拉,嬖四春,為主德纍,四春尚未足亡清,而那拉實為亡清之張本,夫豈真遺碑成讖,非人力可以輓回者?主德可以格天,主不德,天數始不能逃也。本回專載清宮事,於鹹豐帝之明昧,或抑或揚,隱寓勸懲之義,而於前後各回歷述戰事外,列此一回,尤足令人醒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徵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岩下表雙忠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衝人定計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