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她的书作序说:"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
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
"易中天还说,于丹的演讲是一坛醇酒,"度数"略高,不胜酒力者慎之。
她用生命去感悟经典于丹她在北师大有一个著名外号--"北师大玩委会主任"。
因为太爱玩,所以她每年长假都去外地玩。
"好玩"是她的口头禅,和她聊天,不出五分钟,准能听到好几个"好玩"出自她口。
她自称"反正与正经事不靠谱的,我都特别热衷",她好古玩,爱昆曲,喜欢足球,痴迷摄影,爱泡酒吧,更爱逛街,却坚决不开博客。
她的年龄很难判断,因为她说起孔子时,就像他的红颜知己;而说起周杰伦时,又像他的妹妹。
北师大有这样的传言:不听于丹的课是一种遗憾。
两百座位的阶梯教室总是爆满,过道水泄不通,学生站着也要听完两个半小时的课。
她的电视节目,不经剪辑就可直接播出。
研讨会上,谁都不愿轮在她后面发言,因为她说得又快又好,大家听完后都离开会场透气去了。
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说话干脆利落,手势挥动利索,总让人以为她是个女强人。
不过,走进她位于北京马甸的冠城北园的家,第一感觉会以为自己走错了。
她的家是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沙发到地板,从摆设到饰品,比幼儿园还幼儿园,满眼是"狗"、"熊"、"鸭",偌大的儿童游戏塑料彩色气垫摆在厅中间。
女儿苗苗被她视为"一个女人的最大收获"。
她说:"外人总以为我一天到晚忙着什么演讲,其实我对很多事情都是淡淡的,我懒得向社会证明,也懒得向媒体证明。
我觉得一个人自己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作为个人的一面,别人说你是什么样子,都不重要;但作为学者的一面,你就有责任让大家有点理性态度,不能因为我提倡了经典,让大家陷入迷狂,进入一种民族沙文主义,好像世界都在崇拜我们。
"通过与她的直接对话,也许你可以发现"另一个"于丹。
问:出现读《论语》热这一现象的密码何在?答:我觉得经典的力量,在今天的文化传播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去建构社会理性。
社会理性对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有两条线,低的一条线是制度线,高的一条线是道德线。
低的那条制度线,对21世纪的中国公民社会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立法和司法的健全,要用法制去保护全社会的安全感,而后由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去提升一个公民的幸福感。
我觉得人的生活是在这两条线中间,他的行为不触及底线,然后在上线去无限提升。
这样才是理想的状态。
问:你对《论语》的心得解读目的是什么?答:我觉得两千多年来,我们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误读过经典,把经典的力量过分夸大。
汉武帝时,是用主流意识形态的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这样一个哲学的、微言大义的思想体系,突然之间被提升为统治术,从某种意义上看似它居庙堂之高,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急功近利,应用哲学对它意义的误读。
中国一直在儒道释三家并存,儒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作为宗教形式存在,但它被很多人作为宗教去狂热膜拜,这也是要不得的。
信仰和迷信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迷信是一种迷狂之信,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信任;而信仰是一种以理性为前提的、值得尊重的追求和信念。
在这么多年的误读中,特别是后来儒学又被视作一个学术体系,让大家去尊崇它,膜拜它,它变成象牙塔里的知识专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