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为历来糊涂的中国人指点了迷津,在思想指向以外,他在政论方面的文章,
出色得使敌人和朋友都为之失色。
据说,台湾许多人在《李敖千秋评论》第5 册上看到李敖的这篇文章后,颇受感动,认为李敖笔下的殷海光有血有肉,有长有短,真实可信。殷门弟子胡基竣教授也认为,李敖笔下的殷海光,至为感人。
此后,李敖又写了一些与殷海光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一是纪念老师,二是批评“伪殷门弟子”林毓生、陈鼓应等人搞的纪念活动是“扭曲的纪念”,三是猛烈抨击胡秋原、徐高阮等人当年配合国民党,对殷海光进行残酷的迫害。
李敖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旨在告诉世人:在台湾,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殷门弟子,殷海光思想的旗帜,只有他还在高高地举着。
对与殷海光的敌人打得火热的殷门弟子,李敖毫不原谅。
“中西文化论战”结束及殷海光去世后,殷海光的嫡传弟子王晓波等人与迫害过殷海光的台湾“立法委员”、著名学者胡秋原,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徐复观来往密切。王与胡秋原的关系,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十分亲热。
王晓波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青年时代受殷海光的影响较大,是殷海光喜爱的弟子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并成为台湾的风云人物,殷海光生前的著作、书信、言论有很多地方涉及到他。
王晓波原来与李敖的关系非常亲密,而且好到无话不谈,不分彼此的程度。
李敖得知王晓波与胡秋原来往密切的情况后,对王晓波很有意见。
有一次,王晓波来看李敖,李敖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是殷教授的学生,而且殷教授生前也很喜欢你。怎么他一死,你与迫害他的胡秋原打得那么火热呢?”
王晓波解释说:“我与胡秋原打交道,纯粹是为学术方面的事情,没有其它任何目的。”
李敖很不高兴地批评说:“你怎么这样糊涂?当年,胡秋原是打击迫害殷教授的急先锋。殷先生早逝,与他的迫害有很大的关系。你作为他的学生,不继承他的遗志,弘扬他的思想,反倒与他的大仇人交起了朋友。你这样作,对得起恩重如山的老师吗?还有意思称殷门弟子?”
王晓波被李敖批评得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李敖病了,王晓波去医院看他,他又批评了王晓波。
尽管王晓波受了李敖的批评,不知何因,他还是我行我素,仍与胡秋原频繁交往。
对此,李敖对王晓波的意见更大了,公开称王晓波为“殷门叛徒”,而且断绝了与王晓波的来往。他认为,王晓波头脑不清,不讲是非,敌友不分,殷海光在世时,鞍前马后,一步一趋,十分亲热,老师一死,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能恨老师所恨,爱老师所爱,是“伪殷门弟子”。
李敖除了当面批评王晓波外,还在许多文章中愤怒指责王晓波。
1982年11月21日,他在给邓维桢的一封信里批评王晓波等人说:“殷海光死后,他的门人全在徐复观术中而不自知,被徐复观统战得七荤八落,真丢死人。”
他还说:“至于殷门弟子,被胡秋原统战的,更不可原谅了。殷海光衰病侵寻之时,落井下石,逼台大解聘他的,是由胡秋原带头的。……我真不知道,欣赏胡秋原的知识分子,对这种落井下石如何解释,你们的良知究竟何在?如今他们开口闭口胡秋公如何如何,还打着殷门旗号,真有以德报怨的遗风!……看到胡适死后,所有门人都变节沦落,殷门弟子的不成材,也不意外了。”
1983年4月30日,李敖又在给金立的一封信中,猛烈抨击王晓波说:“殷海光死后,部分殷门弟子(x x x、王晓波等)堕入徐复观、胡秋原的迷魂阵里,跟着他们摇旗呐喊而不自知,真是一件笑话。……王晓波出身殷门,最后在大方向的选择上竟是一团浆糊。”
此后,王晓波给李敖写信、赠书,李敖概不理他,其理由就是一个:王背叛了殷海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