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用心去游 》
第64节:美国(4)
刘心武 Liu Xinwu
请我登楼观览的美国友人,邀我同坐到那落地大玻窗前的沙发凳上,我却坚辞,因为我从小就怕登高。从高处下望,即使立处非常之安全,心中也仍会怦怦然而双腿发软。经我说明后,美国友人亦不勉强,便陪我以离玻窗大体保持五米的半径缓缓旋观了一圈,然后引我到楼层中心的售品部闲逛,没想到在那里我亦产生了一种惶恐感——可能是设计者刻意追求的一种趣味吧,若干水桶般粗的大弹簧,竟裸露在天花板下,那些大弹簧,是用来控制调节摩天楼在高处气流下的摆幅的,那些大弹簧无时无刻不嗡嗡颤动着,对于美国友人和别的许多游客,也许恰是一种难得的怪异感受,于我,却使双腿发软而外,又增加了心紧气促。
本来美国友人还想请我在那些大弹簧下面的咖啡座喝杯咖啡,见我面有难色,便匆匆陪我再乘快速电梯下楼。后来我方知那登楼费颇昂,一般的纽约人和外国游客付款上去,不眺望尽兴是绝舍不得稍停即下的。
出了世贸大厦,美国友人请我到街上一间咖啡厅小憩,跟他聊了一阵,方知我的这种“高楼反应”,是一种中等程度的“恐高症”,他建议我找有关的专科医生去治疗一下。
以往我对自己的“恐高”,在人前总是竭力掩饰,独处时又总是自卑自责,这几年又增加了些有关的知识,总算能够坦然承认并卸除心理上的负担了。
美国好莱坞已故导演、号称“悬念大师”的希区柯克,曾拍过一部就叫作《晕眩》的影片,片子里的主人公不但在高处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惶恐感,甚而还有一种身不由己要投入一个下旋的漏斗状涡流的欲望,那当然是高程度的病态了。
以往我们对个体生命中的这一类表现,总简单地划归为“思想问题”,我当年的自责,也陷于“我怎么就不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模式;其实除了恐高,例如还有人对小球状的东西的弹跳感到恐惧,有人对“钢蹦儿”( 硬币)的撒落感到心悸,有人对超长的黑色胶皮水管产生恐惧感,有人对某种强烈的大块颜色不寒而栗……都是一种不仅不能生硬地归入“思想感情问题”,甚而也不能简单地纳入纯心理学的范畴,而是个体生命的物质结构与精神结构交相作用的极复杂的生命科学中的问题,无论自己还是他人,都必须极慎重地对待。
1993.4.5
圣地亚哥所见
世界上有好几个城市叫圣地亚哥,我所说的圣地亚哥是美国南加州临近墨西哥的那个海滨城市。我有幸游览了那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富裕城市,并有幸在朋友的陪同和讲解下细细地逛了该城新建的一处购物中心——是美国近几年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在建筑艺术领域中的鲜明体现。
关于后现代主义,原来仅是知道这么个符号而已,在中国大陆,现代主义似乎仍算是很新潮的东西,所以无论是提倡还是排拒,也都还轮不到后现代主义的份儿。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发源地美国,我自然很想接触一下典型的后现代文化,无奈我不通英文,无缘拜读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著作及文学作品,因而能置身于宏大奇诡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群中,又有朋友作耐心讲解,真是兴奋不已。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健将之一——现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詹明信(Fredricjameson,又译作杰姆逊),有一篇著名的论文《后现代主义,或是后资本主义的文化资本》,他在这篇论文中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四个特点。朋友一边引我在那购物中心中徜徉,一边指点着告诉我:“詹明信所说的第一个特点,是‘无深层感’。你看这建筑,那边是一个豪华型的大阶梯,这边却是一个简陋的台阶;那边的尖顶直矗云雾,这边的平顶却蠢然似睡;那一堵城堞形墙面紫得多么古怪,这一侧的拱形窗却粉嫩得令人惊奇……难道这样的安排中,潜藏着某种深奥的哲理吗? No !没有,一点也没有。现代主义的一大特点,是讲究所谓深层意识,什么现代人的焦虑感啦,什么异化啦,以及什么性压抑啦、孤独啦……等等,而后现代主义将这一切扫荡无余,这建筑为什么要这样?除了表面的意义,绝不包含更深层的含义,尖顶就是为了尖得有趣,平顶就是为了平得颟顸,紫使你冷,粉令你暖……如此而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澳大利亚(1) | 第2节:澳大利亚(2) | 第3节:澳大利亚(3) | 第4节:澳大利亚(4) | 第5节:澳大利亚(5) | 第6节:澳大利亚(6) | 第7节:澳大利亚(7) | 第8节:奥地利(1) | 第9节:奥地利(2) | 第10节:德国(1) | 第11节:德国(2) | 第12节:德国(3) | 第13节:德国(4) | 第14节:丹麦(1) | 第15节:丹麦(2) | 第16节:丹麦(3) | 第17节:法国(1) | 第18节:法国(2) | 第19节:法国(3) | 第20节:法国(4) | 第21节:法国(5) | 第22节:法国(6) | 第23节:法国(7) | 第24节:法国(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