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路遙十五年祭 》
第63節:第二輯憶念(23)
李建軍 Li Jianjun
對於文學,路遙有着明確的目標感和良好的道路感。他相信文學是有用的,是改善人類生活的偉大手段,真正的文學都致力於嚮上提高人類的生活。他知道文學的發展不是"弒父"的結果,而是一種你中有我、血脈相連的代際傳承,所以,他對悠久的文學傳統和現實主義大師充滿敬意。他懂得憐憫、同情和愛的情感對於文學的意義,所以,雖然他有過少年時代被寄養的傷害記憶,體驗過貧窮的屈辱和饑餓的折磨,經歷過嚴峻的人生考驗和嚴重的精神危機,但是,他沒有被不幸和苦難摧毀,沒有變成自哀自戀、怨天尤人的"恨世者",沒有把文學降低為羞辱別人和發泄不滿的工具,沒有把寫作異化為徹底意義上的"消極寫作",而是努力剋服冷漠、仇恨和敵意對自己的影響,對一切生命都心懷善念,把愛變成了一種穩定的世界觀,始終保持着對生活的贊美和熱情的態度--他贊美大地,贊美天空,贊美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熱愛生命,熱愛人們,尤其熱愛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受苦人"。他知道文學的生命和價值源於精神世界,而不是來自"肉體",所以,在他身上,沒有風流名士的那種肆無忌憚的放縱和高自標樹的傲慢,而在他的作品裏,也看不到某些作傢對"性景戀"的近乎瘋狂的渲染,對女性的近乎野蠻的羞辱和傷害--路遙把自己的註意力放在對人物的內心世界的表現上,充滿對愛情、友情、親情等美好的人類情感的詩意描寫,雖然從藝術上看,他的描寫有時尚顯稚拙,甚至存在嚴重的問題,但卻是那麽真摯,那麽樸實,那麽感人。
是的,正是在"先鋒文學"的狂風橫掃一切的時候,我們看見了路遙;正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席捲而來的時候,我們看見了路遙。他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形單影衹,靜靜地看着那些"弄潮兒"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他鎮定而自信。他知道自己需要面對什麽樣的睏難和考驗。他經受住了考驗,用他的話說,就是沒有被來勢洶涌的浪潮"裹挾而去"。他獲得了成功,得到了贊許和奬賞,但也經常被人誤解甚至被嘲笑。他被許多人當做一個文學觀念滯後、創作方法陳舊的"落伍"作傢。那些被"新觀念"武裝起來的批評傢,懷疑他作品的文學價值;那些受新潮批評傢影響的編輯,拒絶出版他的作品。勃蘭兌斯說,巴爾紮剋活着的時候,並沒有被他同時代的人所理解,就連聖伯甫那樣傑出的人,也不能理解他的偉大,但巴爾紮剋依然"過着孤獨的生活","他違反巴黎習俗,不采取任何步驟使他的作品獲得贊揚"(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第五分册,第22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11月版)。路遙也是這樣。雖然不被理解甚至被誤解,但是他拒絶妥協。我聽一個與路遙過從甚密的朋友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在一個研討會上,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當着路遙的面說:"你的作品語言不好,就沒有人傢某某某的語言優美。人傢那語言,纔是文學語言。可是,在你的小說中,找不到一句人傢某某某那樣的語言。"路遙在最後的發言中回應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我衹想用自己的語言寫作,所以,如果我的作品中哪怕出現一行某某某那樣的文字,我都要堅决地把它劃掉。"這位朋友說,路遙當時很激動,說道"劃掉"的時候,右手做了一個非常有力量的動作。路遙的坦率、清醒和執著,令人悄焉動容,肅然起敬。
我經常聽到一些"純文學"批評傢貶低路遙的作品,說路遙缺乏"才華",說他的作品"文學價值"不高,不是"真正的文學"。在我看來,這種簡單而誣妄的評價,是對路遙最大的無知,是對路遙作品不公的誤解。固然,英年早逝的路遙,還不是大師,他的作品也沒有達到經典的高度--他的作品,最好的是《人生》、《在睏難的日子裏》和《早晨從中午開始》,至於《平凡的世界》,則仿佛一盤櫻桃,一半是成熟的,一半是青澀的。那青澀的一半,很多時候,是因為他的熱情稀釋了他的冷靜,是因為他把善良變成了無邊的寬容,是因為他用自己圓滿的想象置換了殘缺的現實,他因此喪失了觀察生活的深度,喪失了批判現實的力度,失去了分析人物心理的尖銳和準確,失去了控禦文字的節制感和分寸感。然而,成熟的那一半,卻是那麽新鮮,那麽姣妍,那麽令人喜愛--僅憑這一半,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優秀的作傢,也足以證明他的這部作品是有才華、有價值的作品。不僅如此,就整體來看,他的樸實而親切的才華,充滿一種強大的道德詩意和美感力量,乃是一種在我們這個時代非常稀缺的精神現象,因此,很值得重視和研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 第1節: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 | 第2節:第一輯歷程(1) | 第3節:第一輯歷程(2) | 第4節:第一輯歷程(3) | | 第5節:第一輯歷程(4) | 第6節:第一輯歷程(5) | 第7節:第一輯歷程(6) | 第8節:第一輯歷程(7) | | 第9節:第一輯歷程(8) | 第10節:第一輯歷程(9) | 第11節:第一輯歷程(10) | 第12節:第一輯歷程(11) | | 第13節:第一輯歷程(12) | 第14節:第一輯歷程(13) | 第15節:第一輯歷程(14) | 第16節:第一輯歷程(15) | | 第17節:第一輯歷程(16) | 第18節:第一輯歷程(17) | 第19節:第一輯歷程(18) | 第20節:第一輯歷程(19) | | 第21節:第一輯歷程(20) | 第22節:第一輯歷程(21) | 第23節:第一輯歷程(22) | 第24節:第一輯歷程(2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