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尼采與形而上學   》 第63節:語言與形而上學(3)      周國平 Zhou Guoping

  在這裏,令人感興趣的是,尼采對哲學史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角度,即依據語言譜係來研究哲學譜係。不妨設想一下,是否可以建立一門以比較語言學為基礎的比較哲學史呢?這項工作尚沒有人真正着手去做,以往的哲學史偏於歷時態研究,即使有某些局部的共時態橫嚮比較,也衹限於概念水平,而未深入到語言水平。當然,一個民族的哲學受製於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因素,但是,若要解釋其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哲學的某些穩定的、自我重複的特徵,相對多變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就難以稱職,那麽,是否可以從具有最大穩定性的語言來解開其秘密呢?
  不過,總的來說,尼采對於語言問題的關心是否定性、批判性的。他指出語言給哲學設下的魔圈,目的是要破除這個魔圈。他揭示語言在本體論建構中的作用,並不是為了建立起一種語言本體論,而是為了摧毀一切本體論,直搗形而上學的老巢。他呼籲: "歸根到底,應當擺脫詞的魅惑!"《善惡的彼岸》第16節。《尼采全集校勘學習版》,第5捲,第29頁。他責問: "哲學家難道不可以超越對語法的迷信嗎?人們對家庭女教師畢恭畢敬,可是,難道不是到了哲學拋棄對家庭女教師信仰的時候了嗎?"《善惡的彼岸》第34節。《尼采全集校勘學習版》,第5捲,第54頁。也許這裏存在一個悖論,因為作為一個著書立說的哲學家,尼采仍然是在用語言來破語言給哲學設下的魔圈。更具體地說,作為一個印歐語係的哲學家,當他仍然使用母語來批判歐洲形而上學的時候,難道他自己就能逃脫由這種語言所預定的同一條形而上學之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總序第2節:自序
第3節:概論(1)第4節:概論(2)
第5節:什麽是虛無主義第6節:不速之客的到來(1)
第7節:不速之客的到來(2)第8節:上帝死了
第9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1)第10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2)
第11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3)第12節:科學與虛無主義(1)
第13節:科學與虛無主義(2)第14節:現代的雙重陰影(1)
第15節:現代的雙重陰影(2)第16節:現代的雙重陰影(3)
第17節:神話的毀滅和形而上學的興起(1)第18節:神話的毀滅和形而上學的興起(2)
第19節: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1)第20節: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2)
第21節: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3)第22節: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4)
第23節:形而上學的原型和虛無主義的發端(1)第24節:形而上學的原型和虛無主義的發端(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