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五章鴉啼影亂天將暮(1)      田居儉 Tian Jujian

  趙匡胤軟硬兼施,苦苦相逼,把山窮水盡、無計可施的李煜,步步推嚮國破傢亡的極端恐怖之中。面臨多事之秋的李煜,越來越明顯地預感到,似乎有一個相貌猙獰的惡魔,時刻都在嗔目揮劍嚮他襲擊,把他驅趕到身首異處、群鴉啄屍的荒塚。
  為了擺脫王朝末日這種“鴉啼影亂天將暮”的恐懼與煩惱,李煜衹好遁逃醉鄉,藉酒澆愁。他靠“杯中物”來消磨時光,特別是在燭殘漏斷、萬籟俱寂的漫漫長夜,更是醉復醒,醒復醉,一味在醉鄉和夢鄉中尋求精神解脫。
  每年的“秋雨梧桐葉落時”,是李煜最為凄涼、傷神的季節。
  一次,他在夜闌酒醒之後無法入睡,倚枕沉思。面對秋雨孤燈,他望着身邊同他患難與共,為他分憂解愁的小周後,想起前半生的悲歡離合,不禁百感交集,心緒難平,痛覺世事無定,生命短促,大有“今生已矣”之慨。他深悔自己不該生在這個身不由己的帝王之傢,面對山雨欲來、黑雲壓城的時局一籌莫展;也怪自己當初想皈依佛門,卻無勇氣斬斷同世俗的萬縷情絲,倘若昔日能斷然超脫紅塵,而今就不必因滄海橫流而憂心如焚了。眼下,他雖然尚未跨入“不惑”之年,但已早生華發,鬢染秋霜。他對此並不大驚小怪,覺得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像晉朝潘嶽那樣,寫什麽《秋興賦》來驚嘆自己雙鬢斑白;他認為衹要能藉助詩酒發泄淤積胸中的憤懣,便是最大限度的自我超度。
  想到這裏,他驀然起身,披衣下床,挑燈夜吟,寫了一首七律《九月十日偶書》: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豔,紅葉颼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寫罷,他伏案品味,總感到言未盡意,繼而又揮毫填詞一首,調寄《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裏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處不堪行。
  李煜本想一醉方休,超然物外,置身於“事大如天醉亦休”的境地,結果事與願違,重負難釋,反倒鬧得“舉杯澆愁愁更愁”!待他長夜酒醒,擲筆停吟,已近金雞報曉、曙色臨窗的時分。又一個國事蜩螗的白晝開始了!
  在李煜面臨國祚衰敗、愁苦不已的時刻,身邊惟一甘願並且能夠與他有難同當的人,就是他當年背着重病臥床的元配,暗中移情別戀的小周後。然而,這個自幼在珠圍翠繞中生長的大傢閨秀,不辨菽麥,不諳幹戈,加之稚氣未脫,涉世有限,更開不出任何有效的治國良方,來幫李煜調治病入膏肓的時局。她在束手無策的時候,也衹有步歷代後妃在窮途末路時的後塵,同李煜一道寄情聲色,在燈紅酒緑中偷安苟活,利用皇傢府庫裏堆金積玉的財富,盡情享樂。
  追求紙醉金迷的豪奢生活,李煜可謂駕輕就熟。在娥皇下葬之後,他就殫思竭慮,着手籌劃大婚典禮,準備迎娶並册立小周後為尊貴的南唐第一夫人。可是天不作美,他的生母光穆皇太後偏偏在此時謝世,李煜必須遵循古禮盡孝守製三年,遂將婚事拖延下來。
  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李煜守製限期一滿,便對臣下舊事重提,策劃舉行完婚儀式。雖然他與小周後早已實為夫妻,但畢竟還沒有正式舉行婚禮,尚未取得朝野認可,以至使娥皇死後中宮長期虛位,無人統攝六宮。為了讓小周後名正言順地入居中宮,宗正卿專折奏請。李煜命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博士陳緻雍查閱典籍,詳考歷代帝王大婚沿革,草擬婚禮程序,並要中書令徐鉉、知製誥潘佑參與議定,示意臣下要將大婚辦得堂皇體面。
  不想,在商議過程中,德高望重的徐鉉同少年得志的潘佑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徐鉉主張,國難當頭,財力拮据,況且又是續弦,儀式應當盡量從簡;潘佑則主張,儘管是續弦,但畢竟還是立後,所以要不惜財力把儀式辦得隆重。為此,二人各執一端,引經據典地辯論起來。
  徐鉉說:“婚禮古不用樂。《禮記·曾子問》有言,‘嫁女之傢,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傢,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潘佑則說:“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今古不相沿襲,當因時製宜,婚禮還是用樂為好。”
  徐鉉說:“古來房中樂不設鐘鼓。倘若舉樂無鐘鼓而衹有琴瑟,豈不近於不舉樂?”
  潘佑反駁:“既然用房中樂,就必備鐘鼓。這於古有證,《詩經·關雎》雲,‘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議及男女交拜之禮,徐鉉說:“此禮有先例可循,《後魏書·禮志》曾說,‘後初見君,先拜後起,帝後拜先起。’行夫婦之禮,乃人倫之本,事關上祀宗廟,下繼後世,即使人君亦不可例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