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孔學感悟集:論語力 》
第63節:裏村先生訪談於丹(5)
於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什麽是"朋友信之"?我們一生穿行世界,有過很多朋友,相伴於我們生活的每個階段中。我們會給他們留下什麽印象?人這一生會有尊貴的朋友,會有豪放的朋友,會有能力超群的朋友,會有熱情洋溢的朋友,但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還能回想起來的大概衹有極少數的朋友。這些人很低調,他從來不喧囂在你的面前,而是一直默默地站在你的身後;他從來不給你錦上添花,但衹要你需要,他一定會為你雪中送炭;他對你的態度肯定不會滾燙火熱,但卻是溫暖、恆久並會終生相隨的。
再說"少者懷之"。人做了長輩,不知不覺就會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感覺,就開始板起面孔教育孩子,指責孩子說:你這樣走是人生歪路等等。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是沒有歪路可言的,如果不走過這幾步,怎麽能到達現在呢?人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
我們看過一些想象非常高大的長輩,由於他們的成就、學識都高高在上,所以令晚輩的孩子們高山仰止,雖不能及卻心嚮往之。這些人是經常被想起來的嗎?其實不然。孩子們會由於過分敬畏而氣餒,會感覺終生難以望其項背;那些真正令孩子們喜歡的人,是樸素磊落、和藹可親的長者。這樣的長者會讓孩子們和年輕人感到這個人真好,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明天或許做得比他還要好。
孔子就是這樣一個聖人,他說得如此貼切而富有人生的深刻意義。看起來聖人的理想是多麽普通啊!他所說的那些老人、朋友、孩子是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問問自己:無論名片上的頭銜有多少,無論在社會上是多麽高貴的身份,你的老人、朋友、孩子都妥善對待了嗎?我想,聽到這樣普通的道理,每個人都會有所心動、捫心自問的。
裏村:今年中國的春節期間,你又將以一周的時間在中國的中央電視臺為中國人講《〈論語〉感悟》,通過講《〈論語〉感悟》你又有何新的體會呢?
於丹:我這次講《〈論語〉感悟》,其中一個主題就是專門講"孝",也就是孝敬之道。在講臺上,我曾經把臺下的聽衆講哭了,連我自己也哭了,最後哭得講不下去了。
因為我說,我們大傢總說孝敬是一種美德,是社會所提倡的,都在提倡兒女孝敬父母。但是父母對兒女的愛是一種本能,沒有說社會提倡要父母愛自己的兒女,因為父母跟兒女他們血管裏流的是一樣的血。為什麽父母愛兒女是那麽自然的事情,而兒女愛父母卻還需要提倡呢?在今天文明如此發達的社會裏,我們是否讓老人都能夠有一份安寧,一種心靈的安寧而不僅僅是衣食無憂呢?
裏村:你說得太對了!但是今天的日本在這個問題上已形成了一種悲慘的社會現象,日本經常出現一些兒女不孝敬父母、父母虐待孩子的事件。所以,我們應該多提倡對老人的孝敬纔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1) | 第2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2) | 第3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3) | 第4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4) | 第5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 | 第6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 第7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1) | 第8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2) | 第9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1) | 第10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2) | 第11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3) | 第12節:於丹《論語》扶桑行(1) | 第13節:於丹《論語》扶桑行(2) | 第14節:於丹《論語》扶桑行(3) | 第15節:於丹《論語》扶桑行(4) | 第16節:於丹《論語》扶桑行(5) | 第17節:於丹日本講座(1) | 第18節:於丹日本講座(2) | 第19節:於丹日本講座(3) | 第20節:於丹日本講座(4) | 第21節:於丹日本講座(5) | 第22節:於丹日本講座(6) | 第23節:於丹日本講座(7) | 第24節:於丹日本講座(8)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