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63節:《紅樓夢註釋》序(3)
啓功 Qi Gong
這可以近代史中一事為例:慈禧太後找繼承人,在她妹妹傢中選擇,還延續到下一代。這種關係之強而且固,不是非常明顯的嗎?另外從前習慣"中表不婚",尤其是姑姑、舅舅的子女不婚。
如果姑姑的女兒嫁給舅舅的兒子,叫做"骨肉還傢",更犯大忌。血緣太近的人結婚,"其生不蕃",這本是古代人從經驗得來的結論,一直在民間流傳着。本書的作者賦予書中的情節,又豈能例外!不管後四十回的作者是誰,我們也應該承認他處理得完全合乎當時的生活背景,而不是專為悲劇性質硬行安排的這種情節。瞭解這類的種種問題,對於讀這部書是有幫助的。但又豈是註釋體例所能擔負得了的呢?
八、寫實與虛構的問題:前邊已經提過,作者虛構的手法,實是隨處可見的。我曾把書中的年代、地方、官職、服妝、稱呼、器物等等方面虛構的情況加以分析和統計,見《讀紅樓夢札記》,現在不必重複。我們據此可以瞭解作者由於有所避忌,所以他不但要把"真事隱去",即在其它方面,小到器物之微,也不肯露出清朝特有的痕跡。從作者這個原則來看,又有一個問題值得研究了:大觀園在哪裏?作者是否敢於實寫,或願意實寫呢?大觀園如果確是某一傢第宅園林的樣子,難道作者就不怕那一傢主人嚮他問罪嗎?如果說是大觀園偶合某傢的園林,又怎能那麽巧呢?無論南北,各處的園林都有它的特點,很少重複的。即如頤和園的諧趣園,大傢都知道是模擬無錫寄暢園建造的,但遊人共同見到,兩個園子畢竟不同。像漢初建造了新豐,把豐邑原來的雞犬搬去,它們仍一一認得自己的傢。這衹是誇張了的故事,而不會是生活中的事實。那麽今天北京某個殘存的某府第園林,又怎能便指為即是大觀園呢?如果說大觀園即是作者自己傢的園林,這固然無需作者有什麽避忌。但北京及個殘存的府第,遞傳的主人,都斑班可考!沒有哪一處是曾經曹氏居住過的。我有一位搞古建築的朋友曾畫大觀園的平面圖,按書中所寫,排列各個房屋,始終對不起位置。比方說:乙處在甲處之右,丙在乙之後,丁在丙之左。找來找去,丁之前卻又是乙。大觀園為什麽竟成了迷魂陣?不難理解,這正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如果今天有一處現有的園林完全符合大觀園,或說大觀園完全符合某一處現有的園林,那麽大觀園便不是曹雪芹所寫的了!
自從脂硯齋批語發現之後,多少讀者在其中尋找作者初稿的意圖,例如秦可卿之死,"淫喪天香樓"如果算是實寫,那麽現在傳本的寫法便是虛寫。但前邊所舉的那些問題,即使查遍各本的"脂批",又怎能從中一一得到辨別呢?書中這些被作者所設的"障眼法"遮蓋的東西,又是註釋中最難處理的。
以上對八項問題的探討,主要是想說明《紅樓夢》一書需有註釋,而註釋為體例所限,又不易把麯折復雜的事物一一詳細說透。在一些分析批判思想性、藝術性的文章中,這類"細節"又常是"無關輕重"的。再加本書作者有許多故意隱晦的筆墨,半真半假的言詞,越發不易尋根究底了。雖然有這些睏難,我們並不能就此放下手,尤其不能眼看着青年讀者看不懂而置之不理。在我們能力所及和現有的條件下,要盡先寫出可以初步供青年讀者或在校的學員閱讀這部偉大古典文學作品急需的參考用書。這部《紅樓夢註釋》即是為了這個目的編寫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