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纪念王小波辞世十周年:王小波十年祭 》
第63节:狂欢.诅咒.再生/崔卫平(5)
李银河 Li Yinhe
我无意把王小波说成“中国的拉伯雷”,其主观的原因在于我若向一个人表达敬意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节制。当然,客观上也有一些理由。第一,拉伯雷提供的作品对他的时代而言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巨幅画卷,他涉及了几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们,讨论了当时全部那些重大问题——教育、婚姻、修道院、经济、科学、司法等;相对来说,王小波的世界则狭窄、逼仄得多,《黄金时代》记载的是以王二为主和他身边一两个、两三个人的“行传”(后来的作品如《青铜时代》着重描写的也是寥寥几人)。第二,拉伯雷的世界中其狂欢活动是全民性的、普天同庆的、民间集市和广场般的,所发出的讽刺性笑声是集体性的、雷鸣般的、暴风骤雨式的;王小波的主人公及其行为则是更加个人化的、更加孤独的,所引出的笑声也是更加秘密、掩卷式的、孩子气和“窃喜”的。同时在这种个人化笑声的背后或底部存在一股不能抹去的苦涩。它们部分出自我们处于其中的特定环境,部分出自王小波对自己才华多少有些自恋——他舍不得节制自己的“过人之处”,舍不得对人对己稍稍留有余地,非要闹到那种凄惨的笑容出现为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他的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比较起《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突破性不大,《青铜时代》中的古代气氛(其华美)和那些残忍畸形的东西并不协调。然而归根结底,王小波的确是一位才华过人、独具慧眼和有独特建树的中国当代小说家,《革命时期的爱情》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他英年早逝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事业的巨大损失。写这篇文章,令我一再沉思普鲁斯特所说的:“艺术家的良知,一部作品精神性的唯一标准,是才能。”“才能是独创性的标准,独创性又是真诚的标准,欣悦快感(对写作的人而言)也许是真正才能的标准”。
如何消受王小波为这个时代所提供的这份独特而真诚的礼物呢?我愿意给人们推荐拉伯雷为自己的《巨人传》第二部所写的“作者前言”的结束语:“如果我在整个故事里说过一句瞎话,我情愿把灵魂、肉身、五脏、六腑,全部交给十万篮子小魔鬼。同样,假使你们不完全相信我在这本传记里所述说的,就叫圣安东尼的火烧你们,羊痫风折磨你们,雷劈你们……”
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的最好方式。
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不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江苏美术出版社 |
|
|
第1节:序 | 第2节:成长岁月/艾晓明(1) | 第3节:成长岁月/艾晓明(2) | 第4节:成长岁月/艾晓明(3) | 第5节:成长岁月/艾晓明(4) | 第6节:成长岁月/艾晓明(5) | 第7节:成长岁月/艾晓明(6) | 第8节:成长岁月/艾晓明(7) | 第9节:成长岁月/艾晓明(8) | 第10节:成长岁月/艾晓明(9) | 第11节:成长岁月/艾晓明(10) | 第12节:成长岁月/艾晓明(11) | 第13节:成长岁月/艾晓明(12) | 第14节:成长岁月/艾晓明(13) | 第15节:母亲的忆念/宋华(1) | 第16节:母亲的忆念/宋华(2) | 第17节:母亲的忆念/宋华(3) | 第18节: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克林(1) | 第19节: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克林(2) | 第20节:吾弟小波/王小芹 | 第21节:艺术的内丹/王小平(1) | 第22节:艺术的内丹/王小平(2) | 第23节:艺术的内丹/王小平(3) | 第24节:艺术的内丹/王小平(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