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岩中花樹   》 第63節:1.沒有懸念的開場(3)      趙柏田 Zhao Baitian

  終順治一朝,江南的抵抗運動已漸入尾聲,到1661年鄭成功率部退入臺灣,此時的東南海上,已是“諸軍零落,散亡殆頸,實際僅存的也就張蒼水一旅了。①但張的部隊,始終都是一支偏師,實際上也不可能有大的作為。綿薄的軍事力量和將略上的先天不足使張的部隊在江南抵抗運動中始終衹是在側翼呼應。當1659年鄭成功的部隊揮師北上抵達南京城外時,他這一部也由鎮江而瓜洲而蕪湖一路過關斬將,但即便如此,也衹是“虛喝”一陣而不可能對清廷構成真正的威脅。而此次“江上之役”由於主謀者鄭成功的婦人之仁、缺乏自信和將纔導致的流産,更令遺民志士無不痛心疾首(詩人吳偉業在《七夕感事》中譏諷鄭成功像三國時赤壁之戰中的曹操一樣狂妄自大)。幾年前的首入長江(那時他的職務是定西侯張名振的監軍),三軍縞素登上金山遙祭明孝陵而哭的所謂壯舉更像是一個道德象徵而不是一次有戰略意圖和實質性意義的軍事行動。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熱鬧的1659年對張蒼水來說註定是個兇年,隨着主力潰敗、鄭成功部由長江退入海上,張也難逃一潰千裏的厄運。如果不是忠心的部屬拼死掩護和沿途農民出於道義的接濟和幫助,他恐怕早就屍骨無存了。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在寧波的傢被抄,傢産沒入官府,妻兒被正式逮捕解送至杭州看押。
  對於鄭成功在1661年棄江南而取臺灣一事,張是持反對意見的。他派朋友兼幕客羅子木(羅在軍中的職務是參軍)去說服鄭,勸說不成,又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給鄭,大意是說臺灣區區一島,從戰略意義上來說與一群生番去爭實在沒什麽意思,捨陷落鬍騎鐵蹄的中原而不顧,如此進退失據,實在是“生既非智,死亦非忠”。鄭取下臺灣後,他還寫了四首諷刺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中原方逐鹿,何暇問虹梁?”(《送羅子木往臺灣》)“寄語避秦島上客,衣冠黃綺總堪疑。”(《得故人書,至自臺灣二首》)據說,鄭看了他的詩,衹是付之一笑。(歷史在這裏跟張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後來的事實證明,被他目為非智非忠的延平王比他更能把握機會。)張蒼水之所以不歇手,並不是他對當下的情勢還抱有什麽幻想,而僅僅是他這一部曾奉為監國的魯王朱以海還在。君一日不亡,臣也不得亡。這是為臣之道。身為大明孤臣的張决意以身殉道。然而,終要到來的消息兩年後還是傳至了翁洲(舟山),失去了監國名號的魯王已在臺灣東寧去世。張聞訊大哭:“這麽多年我之所以拖纍部下屯兵海上,就是為了您埃您這一去,我還有什麽好等待的呢1
  哭泣之後張反倒感到輕鬆,好像有誰把壓在他心裏的一塊大石頭搬開了。因為沒有了無望的等待,因為那個終要到來的結局已遙遙可望,多年不曾有過的平靜籠罩了他。狂濤落日中,他已經隱隱聽到了越逼越近的康熙皇帝馬隊的鐵蹄聲。
  就在張蒼水派遣使者去福建祭告魯王之際,清軍已攻剋思明島。隨後,金門、臨門、牛頭門、楚山、玉環山諸島也相繼攻剋。“吹笳悲自壯,擊筑和誰親?”到處都是敵人,他的身邊再也找不出一個盟友。張此時的心情與垓下之圍時的西楚霸王庶幾近之。①隨後福建一戰,張的兵馬幾乎損失殆盡,連他的弟弟張嘉言也被俘殺了頭。這年六月,張解散了跟隨他多年的軍隊,帶了少數幾個隨從來到了舟山群島一個叫懸山的小島結茅而居。用他自己的說法,是“入山”了,大隱從茲始了。①
  懸山者,虛懸海中之山島也。一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區域手册上介紹說,此島地處象山港外,西端緊鄰六橫島之臺門鎮,往東便是東海,面積約七平方公裏。島上地勢平坦。南側港灣可泊船,北側則峭壁懸崖。張和他最親密的戰友在島上的日子,風打茅廬,汲水煮石,苦辛倒也罷了,還可以讀讀陶淵明,想想一場場從海上到長江的大大小小的戰事和一個個從眼前消失了的故舊和部從,日子不至於過得太枯燥。衹是他的心時時地痛着,連鳥唱猿啼,聽去也滿是故國之恨。本以為,此中有佳趣,好作采薇吟,卻原來縱橫一生要靜下來也那麽難。滿耳都是兵戈鐵器相擊的寒聲,海風吹動大旗的獵獵,和被炮火炸落海裏的弟兄的呻吟呼救聲。其時,這個失敗的英雄雖已到了絶路,但還是有華容小道可以脫身,至少有這樣幾種選擇:一、像好友朱舜水、馮京第一樣東渡日本,“乞師”也好,“避秦”也罷,能活命就行。二、聽從部下計議去臺灣,延平王鄭成功雖已死,故人之子還在,此人雖碌碌無為,要去做個寓公當不至於為難。三、效法黃宗羲遁入四明山中竜虎草堂,覓一片青山著書立說。但正如我們前面已經知道的,張的背後始終有一個強大的傳統支撐着,這種文化與道德的雙重支撐,使敗亡之後的他以一介孤危之身作出了“寧以一死以立身”的選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自 序第2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1)
第3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2)第4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3)
第5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4)第6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5)
第7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6)第8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7)
第9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8)第10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9)
第11節: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貴州·竜場驛(10)第12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1)
第13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2)第14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3)
第15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4)第16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5)
第17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6)第18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7)
第19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8)第20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9)
第21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10)第22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11)
第23節: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紹興(12)第24節:第三章 嘉靖五年十二月,紹興(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