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龙卧紫禁城   》 第63节:第五章 励精图治却亡国(13)      李涛 Li Tao    姜晓东 Jiang Xiaodong

  几日后,人们发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他与太监王承恩在煤山缢死。在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发现了一亲笔血书。据《甲申纪闻》里记载,血书上面写道:"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至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发现崇祯皇帝的尸体的太监,不忍目睹尸体的惨状,便将他的尸体与周皇后的尸体存放在一起。到后来下葬的时候,也不过是两个和尚在一旁念经,几个太监守卫。而那些昔日对崇祯皇帝信誓旦旦、阿谀奉承的大臣们,那时去哭灵的也不过二十多人。后来还是李自成顾全传统礼法,他下令改殡人行帝后,将崇祯皇帝与周皇后的棺材通刷了一遍漆,为尸体换上了体面的袍冠。之后,崇祯皇帝被草草埋在3个月前死去的田贵妃墓中。
  就这样,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朝彻底寿终正寝了。昔日在崇祯皇帝面前唯唯诺诺的大臣们,此刻似乎并没有为皇帝的死去而伤感,他们当时心里所想的是怎么样讨好新主,极力劝李自成赶快登上皇位。
  一时之间,翰林院庶吉士周钟、大学士魏学等极为踊跃,他们似乎忘却了昔日的君臣之礼,试图以贬低崇祯皇帝来讨好李自成,并濂联合大顺丞相牛金星等纷纷致力于抒写劝进表,大肆为李自成歌功颂德,当然,他们在贬损崇祯皇帝的时候,也不忘轻描淡写地请求李自成安葬崇祯。这些人争相抢着讨好李自成,顿时成为了仕林人士的奇耻大辱,人们对这些读着圣贤书却又做着败德事的人斥责不已。
  实际上,他们巴结李自成还为时过早。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死去。之后,他的弟弟多尔衮逐渐独揽大权,对明朝更加虎视眈眈。而就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结果李自成在战争中大败。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二,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清八旗军进入朝阳门。次日,多尔衮进入紫禁城。原明朝的一些大臣们又东倒西,一部分投靠了多尔衮。
  几天后,多尔衮为崇祯皇帝在帝王庙设置灵堂,并允许京城的原明朝大臣为崇祯皇帝哭灵。此外,他还命已经归顺他的原明朝大臣李明睿为清朝礼部侍郎,专门负责崇祯皇帝的谥号和相关祭葬事宜。后来,李明睿将崇祯皇帝的谥号拟为"端皇帝",并且定庙号为"怀宗",鉴于崇祯皇帝已经葬在田贵妃坟里,改葬有些不妥,李明睿等便提议将田贵妃坟改为"思陵"。
  十月,多尔衮等人拥立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在紫禁城武英殿即位,福临即顺治帝。从此,中国开始进入满人统治的时代。
  顺治皇帝是从1644年这一年开始,成为继崇祯、李自成后,紫禁城的第三任主人。而正是从那时起,东西方也开始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时代。以发展眼光来看,崇祯皇帝的死,似乎有着更多中西方发展分水岭的意味。
  在崇祯皇帝死后,满清入主中原,继续以一种野蛮落后的封建方式统治着整个华夏民族。试想,当一个相对来说野蛮落后的民族,接管了一个虽然已经腐烂却是文明熟透的国度时,这个国度的文明进程当然会被延缓甚至可能止步不前。而在西方,遥远的马斯顿荒原上,克伦威尔指挥的英国国会军击溃了王军,在后来短短几年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障碍。
  如此看来,明到清的朝代更迭,并没有为中国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后来的"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漫长落后制度中的一个亮点。甚至到最后天朝上国的没落与西方强国的崛起,在崇祯皇帝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走向分明。
  不管怎么说,当人们在为崇祯皇帝的死深思的时候,也不得不为这个本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而叹息。
  作为取代崇祯的顺治帝,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下令对思陵进行修缮的时候,曾对崇祯皇帝做过这样的评价,称"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如此高的赞誉,让葬有崇祯皇帝的十三陵中最为简陋的思陵也算是增光不少。此后,顺治皇帝命人将自己对崇祯皇帝的祭文镌刻在碑亭边上。
  到乾隆初年(1735年),官方编著了《明史》,里面对崇祯皇帝的同情多于对他的谴责。《明史》中提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沉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相望治平……可谓不幸也已。" 实际上,崇祯皇帝比起之前的明神宗、明熹宗都更加有为,无奈明朝已经气数已尽,纵使崇祯皇帝再励精图治,纵使没有李自成、皇太极、多尔衮这些人,崇祯皇帝也还是免不了要背负亡国的罪名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第2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1)
第3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2)第4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3)
第5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4)第6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5)
第7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6)第8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7)
第9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8)第10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第1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2)
第1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3)第1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4)
第15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5)第16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6)
第17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7)第18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8)
第19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9)第20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0)
第2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1)第2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2)
第2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3)第2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4)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