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 宇宙、地球和生命的進化:時間的1000個瞬間 》
第63節:二、生命演化(14)
林為民 Lin Weimin
梁竜 梁竜是北美洲産的一種極富盛名的雷竜,體重約10.5噸。雖然沒有雷竜那樣大,但也不算小。梁竜比雷竜的身體細長,頭骨小,牙齒是細樁形的,牙的直徑還不如一支鉛筆的直徑大。它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中度過的,從化石裏也可以看到這一特點。
腕竜 在雷竜類當中,體重最重的是腕竜。在北美和東非出現了它們的化石。腕竜雖然沒有雷竜和梁竜那樣長,但是體積非常大,重量在70~80噸。腕竜與其他的雷竜類成員不同,身體的前半部分出奇的長和大,具有前腿比後腿粗大的特徵,而且脖子特別長。因此,它像長頸鹿一樣,脊背由前嚮後傾斜着。腕竜頭頂部突起,形成一個峰,鼻孔就長在那裏。
鳥腳竜類
翼竜 鳥類不是第一種徵服天空的動物,在脊椎動物中,首先打破空中沉悶氣氛的是飛翔的恐竜-翼竜。翼竜既像鳥又像蝙蝠,它的身體結構輕巧,翅膀碩大無朋,展開兩翼最長可達7米。它的頭又低又平,兩側各有5個孔,使頭的重量減輕,減少空氣阻力。
彎竜 彎竜是鳥腳竜類的一種,生活在侏羅紀。這種恐竜既可以像獸腳竜那樣雙足行走,又可以像雷竜類那樣完全用四足行走。它能夠根據情況采取任何一種姿勢。彎竜的脖子較長,有着鳥一樣的尖嘴,嘴的後部裏側長着扁平的牙齒,它的嘴用作切割東西的工具。
禽竜 禽竜是和彎竜關係密切的一種鳥腳竜,是由英國的曼特爾博士夫婦首次發現的。隨後,在比利時的煤井裏也發現了類似的化石。
鴨嘴竜 在鳥腳竜類中,特別興旺的應是白堊紀的鴨嘴獸形恐竜。它的代表就是名為鴨嘴竜的大型恐竜。在日本曾經從長崎縣高島煤礦的礦井裏找到了鴨嘴竜一類的肩關節和腕的部分。看來,鴨嘴竜有時用四條腿爬行,有時則用兩條腿站立起來。
腫頭竜 在鳥腳竜中,還有叫作腫頭竜的非常奇特的一個類群。腫頭竜生活在白堊紀後期,是硬腦殼冠軍。它的名稱的原意就是"厚實的頭的爬行類"。這是小型或中等大小的恐竜,從外貌來看,身體和其他鳥腳竜非常相似,衹是頭部大不相同。這種腫頭竜身長不足2米,但是卻有一個很值得誇耀的硬腦袋,頭部極端腫厚。它的頭骨竟然有22釐米厚,而且在鼻子上和後腦勺還長着許多疙瘩、瘤和刺一類的東西。因此,在腦的上方有很厚的頭骨形成上頂。雖然裏面裝的腦子極其貧乏,可是為什麽要用這樣厚的骨頭來保護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拉齒竜 拉齒竜是一種會爬樹的恐竜。這種恐竜腳的構造適合抓東西,通常是用來抓住樹枝的。而且拉齒竜的身體較小,所以也可以在樹上生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一、時間荒漠 | 第2節:二、時間零點(1) | 第3節:二、時間零點(2) | 第4節:二、時間零點(3) | 第5節:二、時間零點(4) | 第6節:二、時間零點(5) | 第7節:三、物質形成(1) | 第8節:三、物質形成(2) | 第9節:三、物質形成(3) | 第10節:三、物質形成(4) | 第11節:三、物質形成(5) | 第12節:三、物質形成(6) | 第13節:三、物質形成(7) | 第14節:三、物質形成(8) | 第15節:三、物質形成(9) | 第16節:三、物質形成(10) | 第17節:三、物質形成(11) | 第18節:一、恆星(1) | 第19節:一、恆星(2) | 第20節:一、恆星(3) | 第21節:一、恆星(4) | 第22節:一、恆星(5) | 第23節:二、太陽係形成(1) | 第24節:二、太陽係形成(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