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遊   》 第63節:美國(3)      劉心武 Liu Xinwu

  在國內,有時同一兩位朋友到餐館用餐,很難找到合適的座位,設車廂坐及有小餐桌的餐館不多,大多數都是一律的大圓桌,桌面直徑有近兩米的。供宴會用的雅間裏擺大圓桌,可以理解,零點廳裏也擺大餐桌,其用意就令人費解了。我有時就不得不同兩三位朋友,勉為其難地與另兩三位甚而另兩組顧客合用一張大圓桌就餐。大傢本非一回事,點的菜又不一樣,進餐節奏也不一樣,互相礙眼礙事。他們說的,我們往往不想聽也灌進了耳裏,我們談的,不消說他們也能聽見一些,結果談也談不暢快,飯菜往往還算可口,樂趣卻簡直談不上。
  這時候,就很懷念在巴黎、波恩、紐約一類地方的小餐桌。餐桌籠罩在柔和的罩蔽光中,上間吊着一盆僅有緑葉的植物。形成一個小小的然而舒適的獨立的空間,朋友間淺斟慢飲,細嚼慢咽,娓娓談心,實在是人生一樂。
  我曾很誠懇地給一些餐館提過建議。國營餐館置若罔聞,是意料中事。對於個體餐館,我以為我的建議絶對是於他們有利的:撤去那些摺叠大圓桌,充分利用店堂的空間,定製一些不同形狀的兩人桌,三人桌,四人桌,既可增添每一輪的總人數,又可每一組顧客各得其所,豈不妙哉!但接受我建議的,至今竟沒有一個。我問一位比較相熟的個體餐館經理:“究竟你為什麽非得在這麽狹小的空間裏也擺大圓桌?”他撓撓頭皮說:“吃飯嘛,不使這圓桌使什麽?”
  我多次跟妻子、跟友人,提出要請客吃飯就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做好的菜就放在櫥櫃乃至茶几上,每人用一隻盤子自取食物,坐位可以分散開,既方便又有趣,對於居住空間狹窄的我們尤有利於身心兩暢,但到頭來總還是被“吃飯嘛,哪有不擺大桌子的呢”,這一鋼澆鐵鑄的邏輯所支配。儘管一邊必得藉助於床鋪,另一邊緊逼大立櫃或電冰箱,坐在靠裏邊的難以走出來,腳下又常碰到半空的啤酒瓶,人還是成了大圓桌的俘獲物。既圍着大圓桌就餐,就免不了先要分清正座次座,推搡禮讓一番;又免不了要頻頻舉杯祝酒,布菜添杯。在大圓桌邊僅僅是兩人構成一組竊竊私語,會被認為是不雅之舉,所以必得面面俱到地應酬,以致沒話找話,而嗓音也必得放大。你不能過早吃完,也不能過晚收場……唉,大圓桌喲!
  方形八仙桌流行的時代,大體上已經過去了,現在傢具市場上數量最大的,還是鍍鉻摺叠腿、紫紅木紋塑料貼面的大圓桌。不過已經有不少年輕人開始追求西洋式的配六把高背椅的長餐桌。究竟中國人的餐桌會怎樣變化下去,實在值得潛心觀察。
  1988 年夏
  世貿大廈頂樓的彈簧
  1993 年2 月20 日,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端的世界貿易大廈地下車庫被炸,除死傷多人外,還被迫關閉使用一段時間,損失極巨。
  世界貿易大廈的主體是兩座方塔形的等高摩天樓,在紐約是最高建築物,但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比它更高,因而在全美還數不上老大。
  五年多以前,我訪美時曾到世貿大廈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頂樓觀覽廳內的大彈簧。
  說是頂樓,其實還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頂層,但作為一般旅遊者,所允許到達的,也就是那地方了。建造時就把它設計成供旅遊者鳥瞰紐約市容的場所,因而那層樓的外墻體幾乎全由落地大玻窗組成,玻窗前面,還有供旅遊者朝外坐觀的長凳,並有投幣即可使用的長筒旋轉望遠鏡。
  在那觀覽廳裏,極目四望,景象極為壯觀。回望曼哈頓島,是摩天樓的森林,而穿插其間的馬路和立體交叉橋,上面車方形八仙桌流行的時代,大體上已經過去了,現在傢具市場上數量最大的,還是鍍鉻摺叠腿、紫紅木紋塑料貼面的大圓桌。不過已經有不少年輕人開始追求西洋式的配六把高背椅的長餐桌。究竟中國人的餐桌會怎樣變化下去,實在值得潛心觀察。1988 年夏水馬竜不間歇,恰似峻峰下的河流;曼哈頓島與皇后區、新澤西州相聯的大橋偉若黑虹,特別是著名的布魯剋林大橋,造型瀟灑飛逸;朝島外望去,則大海無垠,屹立着自由女神像的小島,與那些航行在海上的巨輪小艇,互成一種離合的動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澳大利亞(1)第2節:澳大利亞(2)第3節:澳大利亞(3)第4節:澳大利亞(4)
第5節:澳大利亞(5)第6節:澳大利亞(6)第7節:澳大利亞(7)第8節:奧地利(1)
第9節:奧地利(2)第10節:德國(1)第11節:德國(2)第12節:德國(3)
第13節:德國(4)第14節:丹麥(1)第15節:丹麥(2)第16節:丹麥(3)
第17節:法國(1)第18節:法國(2)第19節:法國(3)第20節:法國(4)
第21節:法國(5)第22節:法國(6)第23節:法國(7)第24節:法國(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