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下一站,中國 》
第63節:第六章."唱衰中國"--當代的兩種"中國想象"(上)(6)
陳季冰 Chen Jibing
章傢敦在他的這本"預言書"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國的確有成為偉大國傢的條件","中國本來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國傢",但是,也許是WTO兵臨城下的關係,章傢敦一再強調,中國已沒有時間進行從容不迫的改革和調整。"如果中國有約莫30年時間,各方面或許都能夠轉危為安",然而,"中國沒有足夠的時間"!(《中國即將崩潰》中文版第18頁,作者自序《完結篇》,章傢敦著,侯思嘉、閻紀宇譯,臺灣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如同其他的"中國××論"一樣,章傢敦的"中國崩潰論"甫一問世,就立刻在中國國內引發了一場大"地震"。實際上,由"中國崩潰論"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中國××論"。在上世紀的很多時候,中國的確經受過嚴重的"饑餓",這種對"饑餓"的恐慌至今還在折磨着中國人--包括不少政策製定者--脆弱的神經;而"中國威脅論"則從某種隱秘的層面上滿足了一些人潛意識裏的民族主義"虛火"。但這次不同,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理智上,"中國崩潰論"都是令人不快的,而且它似乎也確實與我們的感覺經驗存在比較大的偏差。
接下來的情形是大多數人完全能夠想象的,主流媒體照例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火力"對章傢敦及其"論調"展開了"全方位"的批判。從國內汗牛充棟的"討伐檄文"中,我大致梳理出一些頭緒。概括起來看,批駁的聲音認為,以章傢敦為代表的這種"荒謬論調"之所以會産生,主要原因有三條:首先是學術上的以偏概全;其次是意識形態上的障礙;最後反映了西方霸權主義心態的膨脹。(見《環球時報》2002年6月10日發表的評論文章《誣衊統計數據造假--美炒作"中國崩潰論"》。)
認真通讀《中國即將崩潰》以後可以得出的唯一結論是,章傢敦的"發現"中幾乎沒有任何新鮮的東西。這本書其實也衹是老調重彈,除了一個異常"驚爆"的書名外,沒有嚮讀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觀點乃至資料。正如經濟學家樊綱說的那樣,"在中國大概最不難找的東西,就是問題……找到問題不難(寫關於中國有問題的書太容易了)……由於問題長期存在,不可能一夜之間解决,危險也就經常會存在。中國總有問題,但又總不崩潰,崩潰論就總會有市場。"(見樊綱《"崩潰論"與中國經濟》,載2002年7月8日《經濟觀察報》第二版。)
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不應該把"中國崩潰論"看作正在發生的實現,而應當將其視為一種時時需要提醒我們註意的"預警裝置"。你完全可以不重視,甚至忘記這本書裏的任何一句話,衹要牢記這個書名就足夠了。如果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時常惦記起這六個觸目驚心的字,中國就永遠不會崩潰。
其實,在章傢敦之前,國內學者中對中國經濟的前景表示擔憂的大有人在,有的憂患意識還相當沉重。林毅夫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未來時甚至還直截了當地使用過"崩潰"一詞。(原文如下:"過去20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係列令人擔憂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繼續惡化,很可能使整個國民經濟體係崩潰。"見林毅夫1999年在上海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作的演講。《展望新千年的中國經濟》,《中國大學學術演講錄》第228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002年3月,正在哈佛大學訪問的北京學者劉軍寧分析說:即將崩潰的不會是籠統的"中國",而是1978年中國改革之前那些固有的東西。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出現並正在成長的東西不僅不會崩潰,而且將不斷壯大。
六七年過去了,章傢敦的預言已隨風飄散。
平心而論,任何一個經濟都有它自身獨一無二的特性。在分析中國經濟時,如果忽視中國的特性,而是照搬經濟學教科書上的那些定律和公式,籠統地把中國的現實填充進去,那得出的結論註定是荒謬的。章傢敦多少在這方面犯了錯誤,他用一個典型的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以西方經過數百年不斷優化了的"穩態"來衡量中國的現實,當然會得出與常識十分不符的結論。經濟學家兼哲學家汪丁丁曾經提供過一個分析中國經濟的相當中肯的框架,他認為,中國經濟包含下列四個"特殊性":第一,中國經濟是傳統農業為主的經濟嚮現代工業為主的經濟過渡的經濟,即中國經濟是一個發展中經濟;第二,中國經濟是從傳統計劃經濟體製嚮現代市場經濟體製過渡的經濟,即中國經濟是一個轉型經濟;第三,中國經濟是東亞文化主流傳統之內的經濟;第四,中國經濟是大國經濟。(見汪丁丁《直面現象的中國經濟學--評林毅夫等著〈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直面現象--經濟學家的實然世界》第115頁,三聯書店1000年9月北京第1版。又見汪丁丁《中國經濟的特質--中國經濟學講義(一)》,《直面現象--經濟學家的實然世界》第5-6頁,三聯書店2000年9月北京第1版。)如果要分析中國為什麽沒有"崩潰",在中國經濟的上述四個"特質"中,第一和第三個"特質"是至關重要的。就第一條而言,中國就像一個快速發育成長中的少年,儘管他身上有很多的先天不足和後天疾病,但衹要處理得好,大部分問題是會發育過程中被"帶"掉的。第三條"文化傳統"涉及到社會大衆對改革的承受力,如果以美國人的價值觀來判斷,中國的現實問題當中幾乎絶大多數都是無法忍受的,中國經濟社會中當前存在的諸多睏境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導致現行制度的"崩潰";但反過來,如果以中國人的價值觀來判斷,那美國社會的許多現狀也是不能忍受的。但實際上,中國和美國都沒有"崩潰",甚至絶大多數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和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都很好地適應了這種文化上的差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 | 第2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2) | 第3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3) | 第4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4) | 第5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5) | 第6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6) | 第7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7) | 第8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8) | 第9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9) | 第10節:楔子."中華復興"與"大國精神"(10) | 第1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 | 第1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2) | 第13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3) | 第14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4) | 第15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5) | 第16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6) | 第17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7) | 第18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8) | 第19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9) | 第20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0) | 第21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1) | 第22節:第一章.現代化的精神歷程(12) | 第23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1) | 第24節: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發(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