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63節:父親最後的日子(2)
張伍 Zhang Wu
信來傾訴骨肉之情了,父親雖然不言不語,但是他有一種預感,衹是不流露出來。當大捨妹嚮他告別的時候,他壓抑很久的感情終於爆發了,父親踉蹌着奔嚮大門外,我趕緊跑上前攙扶着他,父親倚着我的身子,執着大妹的手,老淚縱橫,痛哭失聲地說:“明明,爸爸怕是見不到你了……”此情此景,我們能說什麽呢?我衹有揮揮手,讓大捨妹離去,她依依不捨地一步三回頭的離去,父親用飽含熱淚的眼睛凝望着大捨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鬍同拐彎處,沒想到一語成讖,這是父親留給明明的最後一句話,父女倆竟成訣別。不過,父親望着大捨妹那溫柔、深情而又依戀無奈的目光,卻永難磨滅的烙在了我的心靈深處!
時間悄悄地滑過去了,終於熬過了漫漫的寒鼕,1967年的春節不管世上的“天翻地覆”,依然降臨了。春,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是復蘇和希望。雖然街上的標語和打倒之聲,仍是“如火如荼”,但北京市民還是沒有忘掉這個帶着祝福的傳統佳節,憑着副食本和票證上的供應,忙着搶着採購年貨,倒也呈現出一派不諧調的年味兒。
說實話,看着年邁體弱的父親,加之我們兄妹,按當時的說法,是名副其實的“臭老九”,隨時隨地都可能被“揪”,實在是打不起精神過年。倒是父親沒有忘了這個年,把我和內子叫去,說:“過年了,你二哥會回來的,小弟弟更是盼着過年。”在父親的吩咐下,我們也就忙碌起來。
除夕那天,在郊區上班的二傢兄和“停課鬧革命”的二捨妹,都趕回到傢裏。年邁的老父依例嚮祖母跪拜辭歲,“接祖宗回傢過年”。當我們把他扶起來時,他對我們說:“我嚮祖母跪拜辭歲,是我的習慣,不這樣,心就不安。我不要求你們也這樣做,但要你們看看,這不是迷信,是表達感情的方式,希望你們不要忘掉祖宗!”除夕的團圓飯,雖然沒有往日熱鬧,但在非常時期,也算是“苦中作樂”吧。飯後,病弱的父親還是沒忘了給兩個小孫女壓歲錢,這些事情,本來是母親做的,如今父親卻也未能免俗地學起“媽媽論”來,真是難為了他。
稀稀落落的鞭炮聲,送走了春節。幾天年假,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二傢兄回到郊區單位,仍舊去參加“鬥、批、改”,傢裏衹剩下我和內子及二捨妹、小弟弟陪伴父親,顯得異常冷清。往年賓朋滿座紅火的場面卻變得沒有一個客人來,衹有北屋西間座鐘的滴答聲,劃破了小院的岑寂,這是我記事以來,從沒有過的事。但是父親仍然吩咐我們,留下一些菜,好招待客人。他獨自坐在屋裏看書,有時會放下書望望門外,雖然沒有動靜,但是我們明白,在他特意留下的“年菜”的舉動,就是惦記那些“生死未卜”的老朋友,希望仍能和這些數10年的知交,把酒論文,共度新春。嗚呼,此願成虛,父親無奈地又埋首於故紙堆中。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的老友沒有忘掉“老大哥”,就在父親逝世後的第四天,張友鸞叔受幾位尚能“自由行動”的父執之托,來看望父親,並要約定日期,來我傢小酌。當友鸞叔得知父親已仙去的消息,不禁潸然淚下,頓足自悔地連連說:“早來幾天就好了!早來幾天就好了……”當然這是後話。
過了年不久,父親可能得了感冒,身體更加虛弱,不僅說話越發睏難,還不斷地喘息。我要帶他去看病,他不願意,說:“衹是有點小不舒適,不需要看病。”再勸他,他就不耐煩地說:“不用看,看也沒有用!”說完就又埋下頭去看《四部備要》。那一陣子,他從早到晚,都是在讀這套書,好像是在搶時間,多讀一本是一本,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願。他本來就是歷史癖,在讀這些書的時候,是那樣專註,那樣認真,不知他在品味歷史的同時,會省悟到什麽?反思些什麽?
正月初六的下午,我看他的病越發嚴重了,就帶他去急診,但他還是不同意,在我和妻子、二捨妹的苦苦勸說下,他纔同意第二天由我陪他去看病。當晚11時半,我看他的屋裏還亮着燈,不放心,就披衣過去,看他仍在擁被讀《四部備要》,便對他說:“爸,明兒早上您還要去看病,還是早點睡吧。”他把書緩緩地放在枕邊,說了聲:“好。”我看他安靜的睡下,替他關了燈,纔回到自己的屋裏。
不想第二天,農歷正月初七的早晨,差十分七時,父親起床,在傢人為他穿鞋時,突然仰身嚮床上倒去,等我和二捨妹、妻子奔到時,他已停止了呼吸,還是腦溢血發作,我為父親輕輕地合上了雙眼……傳說正月初七這天,是造物主創作人的日子,因而稱之為“人日”。父親就是在“有了人”的這天黎明闔然長逝的,身邊放着的是一本《四部備要》。他沒有一句話,沒有一絲呻吟,更沒有一絲痛苦,安詳平靜的離開了人間,享年73歲。我想他留下了三千萬言的著作,要說的都已說盡了,話已經是多餘的,他的書會世世代代地嚮人們傾訴着他的衷腸,嚮人們促膝談心。所以在二傢兄和我護送父親的遺體去往八寶山殯儀館時,沒有送靈的人,沒有鮮花,沒有音樂,他靜悄悄地來到這個世界,又靜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可說是“來清去白”!事隔多年,我纔突然想到,父親留給這個世界和人們的最後一句話是:“好!”我不知道這個“好”,是贊美人間,還是總結他自己的一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 | 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 |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 | 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 | 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 |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 | 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 | 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 |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 | 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 | 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 |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 | 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 | 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 |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 | 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 | 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 |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 | 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 | 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 |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 | 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 | 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