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五編 文化薈萃(12)
董耀會 Dong Yaohui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是誰發起的?
1984年7月5日,由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工人日報、經濟日報、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和北京市文物管理局等單位,在首都聯合發起了“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社會贊助活動。9月1日,鄧小平同志為這項活動欣然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題詞引起海內外的熱烈響應,激發起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並踴躍投入到這一活動中,涌現了許多感人的事跡。據統計,全國共收到捐款6000餘萬元人民幣。北京地區修復了八達嶺長城4000多米、慕田峪長城1800米,司馬臺長城840米,此外,天津市薊縣、河北省山海關、甘肅嘉峪關、遼寧省綏中縣等地,還修復了黃崖關、老竜頭和九門口等多處長城。這一廣泛的社會贊助活動的意義不僅在於修復了多少地段的長城,還在於進行了一次深入持久的文物保護宣傳和愛國主義教育,顯示了長城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突出作用。
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摩托車飛躍長城的人是誰?
1992年11月15日,來自香港的中華飛人柯受良駕車飛躍北京金山嶺長城成功,成為世界第一位駕駛摩托車飛躍長城的人。當日11時,柯受良出現在雪後初晴的長城腳下。他雙手合十,祈禱飛躍成功。然後爬上臨時搭起的百米長、坡度15度的助跑臺。11點40分,經過兩次發動助跑準備後,柯再次發動雅馬哈250CC型摩托車。緊隨一陣馬達轟鳴,他駕車在令人目弦的疾速下,騰空而起,由北嚮南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綫,準確地落到接應臺上。以2秒鐘的時間凌空橫飛30米躍過長城。柯受良此舉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人類首次徒步走完明萬裏長城發生在什麽年代?
華夏子是董耀會和吳德玉、張元華共同的筆名。1984年5月4日至1985年9月24日,他們三人一起從山海關出發,翻山越嶺,穿越戈壁沙漠,歷盡千辛萬苦,歷時508天,到達明長城終點——嘉峪關。隨後又用兩個月的時間走了鴨緑江至山海關的明代遼東長城。完成了徒步走長城的壯舉,使中國人在長城上留下了人類第一行完整的腳印。同時他們從現狀、建製、沿革、戰事等幾個方面,對明代7300多公裏的長城進行了實地科學的考察,並撰寫出版了《明長城考實》等著作。
西方最早介紹中國長城的書是哪一部?
歐洲著作中首次介紹長城的,是葡萄牙歷史學家巴洛斯編寫的《每十年史》。此書共有三捲,第三捲介紹中國,1563年出版。巴洛斯沒有到過中國,也不懂中文,但他買下了一個懂葡語的、有文化的華人做他的奴僕,幫他翻譯有關中文資料,據此而寫成了《每十年史》。
巴洛斯的書是這樣介紹萬裏長城的:
“這座長城,由前述的那位中國人畫在描繪中國全土的地圖上。這幅地圖,用漢字表示山川、都市。這幅地圖還是由那位中國人翻譯出來的。他與若幹其它書籍一起,被帶到這兒(即裏斯本)。……關於這座長城,以前就有所聽聞,以為它並不連續,它是行進在中國人與韃靼人的土地中間,依山脈而成的通路。而據這幅地圖,則它是全部連接的,不由極為驚奇。”
巴洛斯還指出長城位於北緯43度至45度之間。
巴洛斯在上文提到的標有長城的地圖,實際上是從中國帶去的地圖。而1561年由維爾荷所繪的亞洲海圖則是歐洲人第一幅標有長城的地圖,他在這幅海圖中用一座城墻標註於中國與韃靼之間。1584年出版的奧特呂斯的地圖册,地圖學家巴布達也在兩座山脈間畫有長城,並註明它有400裏格(1600英裏)之長,是中國用來抵禦韃靼人掠擾的要塞。長城的北面還標有一串地名,還畫上了蒙古人的帳篷及大片的沙漠。
早期嚮歐洲介紹中國長城的西方人都有誰?
早期嚮歐洲介紹中國長城者是繼巴洛斯之後葡萄牙人達剋魯茲。需要指出的是,達剋魯茲的這本書和《馬可波羅遊記》、巴洛斯的《每十年史》不同,是歐洲第一部專門介紹中國而不涉及其他國傢和地區的著作(附錄除外)。
達剋魯茲在書中兩次提到長城:“人們普遍認為,在中國和韃靼人之間,有一座長達100裏格的城墻,還有的人認為它的長度超過了一百裏格。”“如我們講過的那樣,因為(韃靼人)和中國人連綿不斷的戰爭,中國人在他們和對方之間有一座長達100裏格的城墻(有人說更長),駐軍在那兒日夜防備韃靼人的襲擊。據認為此城墻並不是處處相連,而是由山脈混雜其間。”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當時歐洲嚮東方擴展的先鋒,歷史似乎為了證明這一點,在葡萄牙人對長城作出介紹後不久,就“安排”西班牙人來介紹東方這一世界奇跡了。
1575年7月至10月,西班牙一個外交使團出使福建,要求通商、居住和傳教。領隊者為西班牙奧斯定會會士馬丁拉達。拉達使團的使命雖未完成,但卻在福建觀察到了不少風土人情,而且還得到了數部中華典籍,使他能夠在1575年末至1576年初寫成了一份對“大明國”的觀察報告。報告在敘述“大明王國的面積和位置”時提到了長城:
“在(中國的)北部有一座用方石壘起來的雄偉的邊界城墻,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工程之一,因為它的長度竟約有600裏格。據他們所說此城墻還全部用花磚裝飾。據他們史籍記載,這座邊界城墻是約1800年前的秦朝皇帝修建的。雖然在這座城墻的那一邊有許多城鎮可用作防備韃靼人的邊界要塞,並且中國皇帝還任命了兩個總督和三個大將軍鎮守於此,但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自從韃靼人被驅逐以來,他們既未歸順,也未臣服大明王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3)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 第一編 歷史沿革(5)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 第一編 歷史沿革(8) | 第一編 歷史沿革(9)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0)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 | 第二編 建築遺存(2) | 第二編 建築遺存(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4) | 第二編 建築遺存(5) | 第二編 建築遺存(6) | 第二編 建築遺存(7) | 第二編 建築遺存(8) | 第二編 建築遺存(9)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0)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