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十一 拓跋焘席卷淮上(1)
陈羡 Chen Xian
西面的几条战线要打得漂亮许多,假使宋文帝不为谄媚小人所惑,真正识人,又能够选择更好的出征路线和时机,战果如何尚未可知。可惜的是,其他几路虽然攻下了不少据点,却全因为王玄谟在魏军主力面前的全面溃败,而功亏一篑。
雍州刺史刘诞的这路,从襄阳北上进逼弘农(需要指出的是,宋国只有南方半壁江山,这个雍州可不是指关中长安的那个雍州(北魏的雍州治于此),而是今天的河南湖北交界的淮河流域,治所在襄阳)。宋军中有一名叫做庞季明的参军,七十多岁了,以前是关中的豪强,德高望重,他主动提出去长安招安,刘诞觉得主意不错,就准行。庞季明潜入弘农的卢氏县,住进当地的大户赵难的家中,四处游说,果然这一带响应的民众还是不少,很多人都被说动,投往宋军。
有了接应的队伍,宋军方面就容易多了。薛安都、柳元景分兵继进汝南的刘铄则派出胡盛之、梁坦等攻打北魏的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北魏驻扎在这里的荆州刺史鲁爽(就是在《元嘉之治》中与司马休之一起反刘裕失败,被迫投往北魏的鲁宗之的孙子)望风而逃,长社入于刘宋。北魏的豫州刺史仆兰也不是宋军的对手,撤往虎牢。
两路宋军继续奏凯,柳元景、薛安都、庞法起等人很快攻下了卢氏、弘农,进逼潼关;梁坦与刘康祖则兵临虎牢。
要打潼关,先得拿下陕城,几员大将悉数出击,却碰上了第一场硬仗。陕城易守难攻,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来,北魏的洛州刺史张是连提率领两万骑兵绕道来救。北魏骑兵的冲击力很强,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居然挡不住,几乎要崩溃。出生于北方的薛安都被激怒了,他脱下盔甲,只穿贴身的衣衫,瞋目横矛,单骑突入敌阵,所向披靡。魏兵纷纷朝他射箭,薛安都手中一杆长矛,高低拨舞,竟没有一支箭能够射中他,魏军阵中已是死伤不计其数,薛安都手下的士兵则群情振奋,个个争先。天色将晚,宋军援兵杀到,魏军只得暂退。
柳元景怕薛安都这边有失,连夜派堂兄柳元怙领了两千步骑兵前来援助,对此魏军并不知情。第二天一早,薛安都在陕城西南排下大阵,与城中杀出的魏军对峙。他与统领步兵的将领鲁安平相誓共进,以左右犄角之势合击魏军。刚一交锋,柳元怙的骑兵正好赶到,旌旗飘舞,鼓噪而前,魏军毫无准备,立刻惊成一团。薛安都乘势挺身血战,直杀得长矛折断,重新更换一根,继续入阵横冲猛打。大战从上午杀到黄昏,陕城之外血流成河。北魏将卒被杀的、跳城河淹死的数千之多,张是连提也死于阵中,另有两千魏兵投降,魏军全军覆没。
柳元景听说陕城外面打了大胜仗,便率众前来。他见那些投降的士兵大部分是汉人,就责问道:“你们都是中原汉人,却为什么为胡虏效力,打不过了才投降,岂有此理?”
士兵们愁眉苦脸地说:“胡虏到处抓壮丁打仗,出来得迟了就要灭族,战场上又以骑兵驱赶我们步兵,没打就被踩死了好多,将军也看见了。”
众将要求严惩战俘,统统杀掉,柳元景则说:“王旗北指,当使仁声先路。”要向北方人民宣扬宋国的北伐军是仁义之师,只针对占领国土的胡人,而不欺压百姓。他下令把战俘全部释放,遣散回原籍。投降的士兵们因祸得福,意外得生,都高呼万岁。
宋军继续进攻,连续攻下陕城和潼关,关中大户、附近的羌人、胡人都来送钱,拥护宋军。(盖吴失败后被压迫得太郁闷了。)
柳元景打算挥师西举,收复关中,朝廷的诏书却先到了。宋文帝认为王玄谟的那路已败,魏军已经从东路南下,西头的战线不宜独进。柳元景徒叹天不我助,只好命薛安都断后,率领这一路的大军全部返回襄阳。其他各路也全部放弃进攻,转而防守,宋文帝大张旗鼓的第二次北伐至此徒劳无功,化为泡影。
转入全面反攻的魏军可不就此停步,拓跋焘大军兵分五路:永昌王拓跋仁从洛阳进攻寿阳,尚书长孙真进攻马头(今安徽怀远南),楚王拓跋建进攻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高凉王拓跋那率部从青州直逼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拓跋焘自己则从东平进据邹山(今山东邹县东南)。
拓跋焘攻下邹山,亲自拜谒秦始皇留下的石刻,并祭祀了孔子。(宋文帝想着封禅泰山,没想到反而让北魏的皇帝把孔子给祭了。呵呵,不知以汉家天子自诩的南朝皇帝是否会感到一丝羞耻呢?)然后魏军一路南行,所过城镇尽皆投降,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均被攻克,淮南重镇寿阳便暴露在魏军面前。
寿阳如若失守,则淮南难保,宋文帝下急诏命刘康祖的军队回援,与北魏拓跋仁相遇于尉武。
刘康祖的军队人数只有八千人,副手胡盛之劝他走小路撤回寿阳。刘康祖正嫌没怎么与魏军交手,不过瘾呢,斥道:“我们在黄河边上找了半天敌人都没找着;现在他们自己送上门来,哪有避退的道理1随即下令进军:“回头看的斩首,转身走的斩脚1
魏军势重,从四面围上来,宋军无不死战,从早杀到晚,流血没踝,刘康祖也身中十几处伤口。魏军虽然死伤上万,但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前攻,拓跋仁将士兵分为三批,轮班上阵,宋军士兵渐渐体力不支。刘康祖正意气风发地指挥众将士作战,却不幸被一支箭射穿了脖颈,坠马而死。主将阵亡,宋军溃败,几乎全部被魏军所杀,胡盛之也被俘投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从南北对峙说起 | 一 刘裕发迹(1) | 一 刘裕发迹(2) | 二 桓玄的野心(1) | 二 桓玄的野心(2) |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1) |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2) | 四 强国之本(1) | 四 强国之本(2) | 五 拓跋珪功过(1) | 五 拓跋珪功过(2) | 六 拓跋嗣平内攘外(1) | 六 拓跋嗣平内攘外(2) | 七 卢循之乱(1) | 七 卢循之乱(2) | 八 二刘相争(1) | 八 二刘相争(2) | 九 翦除异己(1) | 九 翦除异己(2) | 十 讨灭宗室(1) | 十 讨灭宗室(2) | 十一 刘裕的最后一次辉煌(1) | 十一 刘裕的最后一次辉煌(2) | 十二 失去长安的帝业(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