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风范:礼乐人生 》
第62节:礼仪践行与古礼寻访(5)
彭林 Peng Lin
第四,课堂之外的讨论。本课程的教学在学生中引起较好的反响。校学生会曾经邀请我就礼仪问题做讲演。清华大学环境4班的同学拟申请一个推广礼仪文明的素质拓展项目,邀请我就此问题去与班上的几十位同学做讲座,并进行指导。最近又有电子系、传播学院的同学来找我做讲座。我的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重,但凡是遇到这类活动,总是千方百计地挤时间去与学生作交流,因为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类讨论,往往更加自由和活泼,可以更为直接和深入地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对日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讲授传统文化的语言风格问题
本课程是介绍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课,为了体现课程的特点和授课风格,需要较多地并且是恰到好处地引用各种古典文献,如果远离文献管子像,就难以原汁原味地体现原典的思想。而对非文史专业的学生讲古文有相当的困难,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所引用的文献必须非常精到,讲解时要十分简洁,否则讲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为此,我在课前总是精心选择原典中最具代表性的段落或者语句,在课堂上引用,以此帮助学生推阐原文大意,只要讲解得法,可以引起其课后阅读原文的兴趣。
即使是回答学生的提问,也尽可能从文献中寻找最为贴切的文句。例如,有学生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应该保持质朴的本色,何必要学习礼仪?”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们引《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语来回答,说明经济发展之后,人必然会从言谈举止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标准,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总是会有相应的平衡。学生听后大多点头赞同,但还是有少数学生不以为然,于是我又引《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做进一步解释,儒家认为人的质朴和行为的文饰都需要,人必须要有质朴的本色,但不能单纯强调质朴,不注意举止的文雅,那样会给人以粗野的印象,是与文明时代不合拍的;同样的道理,如果片面追求外表的文雅,而失去了自身质朴,就变成了“做秀”,同样是不可取的。儒家主张,只有既保持质朴的本质,又有文雅的言谈举止,才是君子的形象。类似的讲解,既从根本上讲清了问题,又使学生亲近了原典,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在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风格,学生反映较好,学生在对本课程的教学点评中说:“老师讲课生动,很吸引人”;“讲解生动,吸引人,知识渊博”;“生动有趣,学习资源很丰富”;“老师讲授课程既风趣幽默,又渊博儒雅”;“老师授课声情并茂、妙语连珠,用浅显风趣的语言把高深睿智的学问轻松道出,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也熏陶了我们的心灵,激发同学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很有文化底蕴,有很高尚的人格,有很严肃的对待讲学的态度”;“除了说‘敬仰’,没有词能够形容对于彭老师渊博知识以及个人风采的钦佩与欣赏”;“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养”;“感觉精神升华”;“确实让人收获很多”;“授课内容切入角度独特,很感染人”;“老师很博学,在课堂中总是能讲出一些很有哲理的道理,而且老师在课堂上尽量给你一点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意识”;“希望老师继续延续现行的教授方法,现在已经非常好了”。
选修本课程的课容量,目前已经达到二百七十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教室最后总有站着听课的学生。也有的学生上学期已经选修过这门课,但本学期又来全程旁听,说是听一遍“不过瘾”。学生们不仅比较喜欢这门课,而且普遍希望将这门课程推广出去,他们在教学点评中说:“建议学校推广此课,多让彭老师做演讲”;“希望能把礼仪文化发扬光大”;“希望老师能让更多的学生听到这门课”;“希望老师和同学一起努力在清华发起一种找回中国古代礼仪的活动”。学生的教学反馈表明,本课程预设的教学目的基本达到,我们将继续努力,希望能为在全国各高校推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增刊第1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
|
|
第1节:礼乐人生前言 | 第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 | 第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 | 第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3) | 第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4) | 第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5) | 第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6) | 第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7) | 第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8) | 第1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9) | 第1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0) | 第12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1) | 第13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2) | 第14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3) | 第15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4) | 第16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5) | 第17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6) | 第18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7) | 第19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8) | 第20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19) | 第21节:礼乐原典与君子人生(20) | 第22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1) | 第23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2) | 第24节:礼乐文化与人文素养(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