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至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先后出任密州、徐州和湖州太守。密州二年是苏轼为官时期最艰苦的日子,灭蝗抗旱、救灾济贫、带领属官沿着城墙到处拣拾弃婴,甚至与百姓一起采杞菊、挖野菜充饥。胶东大地的荒凉与茫荡唤醒了苏轼身上积存多年的“狂”质与“野性”,《密州出猎》与“明月几时有”等豪放之作此时涌出他的笔端,也使天下歌坛为之震动。但即便如此,苏轼在密州还是多有“香罗绮泽”之词: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姜安国还朝》
这两首词都是与友人唱酬之作,从中可以看出,密州也有以歌劝酒的“佳人”,可能都是富室所蓄私妓,因为在宋时,密州与凤翔一样,都是相当贫困之地,没有绝佳山水,游人很少光顾。虽然后来苏轼移守徐州时,密州友人曾在信中大谈“徐妓不如东武 ”,但现存的苏轼在密州所写的诗词文赋,竟无一语谈到“妓”字。
苏轼刚到徐州任上时,觉得这座京东重镇虽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歌舞风流毕竟抵不上江南。“燕子人亡三百秋,卷帘哪复似扬州? ”除了唐代名妓关盼盼的遗迹 —— 燕子楼犹存外,徐州似乎没有能让他追随杜牧,青楼猎艳的条件。
然而,在他率领徐州军民奋战七十余天,挡住了滚滚东下的黄泛浊流、保护住千年古城后,一个多才多艺且又十分痴情的官妓进入他的眼帘,这位佳人就是马盼盼。
让我们还是从苏轼名作《永遇乐》说起: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莫无人见。
沈沈三鼓,飘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觅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由于版本不同,这首词还有一个标题,叫做《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笔者自幼生长于徐州,曾详细寻访宋时徐州古城遗址,发现当时州衙在城中心偏北,苏轼在徐时,府第应在州衙附近,而燕子楼却在城的西南角,比邻城墙 ,“北登”二字,显然与地理不合,因此《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更符实情。
燕子楼是唐代镇守徐州的徐、濠、泗节使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所宠的歌妓关盼盼所建。张愔曾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代理徐州刺史之职,后调朝廷任工部尚书,并于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病逝 。白居易在《燕子楼》诗《序》中转引张缋的记载说:“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白居易没有说明张尚书是张建封,还是张愔,后人多错误地以父代子,连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都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三句,“说尽张建封事 ”。从白居易所引的故事看,关盼盼只是一介歌妓,并没有被张愔正式纳为侍妾,否则不会独自一个留在徐州;正因她没被正式接纳,却要死守小楼、终身不嫁,所以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苏轼于三更之际,因梦而醒,茫茫月夜,起身徘徊,竟将“小园行遍”,可见梦中所思,梦后所感,甚是幽深绵长。问题在于,关盼盼乃三百年前旧人,为何值得苏轼如此黯然伤神?
这首词的关键,在下阕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关盼盼是“古”,而苏轼却由古思“今”,想到了自己的“旧欢新怨”,进而联想到“故园”。有关他在故乡的“旧欢”,前面的《逃婚篇》已经涉及,这里要细谈“新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